Ministry of Education《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

Homepage〉Idiom search〉Text〉[捨生取義]

捨生取義

Print   Add note
FontSmallMediumLarge Back to search results
Idiom捨生取義
Bopomofoㄕㄜˇ ㄕㄥ ㄑㄩˇ ˋ
Pinyinshě shēng qǔ yì
Interpretation「捨生取義」之「捨」,典源作「舍」。「舍」同「捨」。「捨生取義」指為正義真理而不惜犧牲生命。語本《孟子.告子上》。
△「殺身成仁
Allusion source《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Allusion description「捨生取義」原作「舍生取義」,這句成語出自《孟子》。《孟子.告子上》有一段話,提到孟子對利、義的辨別,他用「生」來代表私利,用「義」來代表公益。為了讓世人了解有時候利、義是不能兩存的,所以他用魚和熊掌來做比喻,孟子說魚和熊掌都是人們喜歡吃的珍饈,但是萬一不能兼而有之,那只好捨魚而取熊掌了。利和義也是一樣,二者往往是相互衝突。這時候,孟子要世人注意公益是凌駕在私利之上的。生命雖然是私利的極致,但是為了國家社會的利益,也是可以捨棄的。對每個人來說,活著當然是大家的希望,但是有些事的重要性卻超過生命,為了這些事,我們不應苟且偷生。死亡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厭惡的,但是有些事卻更叫人厭惡,為了這些事,我們也應挺身除惡。儒家獨善其身的目的在於兼善天下,修己的目的在於安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是把群眾利益擺在個人之上的一套修身哲學,所以孟子要人「捨生取義」的道理就不難了解了。成語中「義」字的內涵,可以擴大為仁義道德、美善真理、理想抱負等。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1. 《舊唐書.卷七六.太宗諸子列傳.越王貞》:「況爾諸王,並國家懿親,宗社是託,豈不學尉遲迥感恩效節,捨生取義耶?」
  2. 宋.朱熹〈答孫敬甫書〉:「正命之說,乃是平日脩身謹行經常之法,若到殺身成仁、捨生取義處,豈可以其不得正命而避之乎!」
  3. 《資治通鑑.卷九四.晉紀一六.成帝咸和三年》:「潭母孫氏謂潭曰:『汝當捨生取義,勿以吾老為累!』盡遣其家僮從軍,鬻其環珮以為軍資。」
Instructions

Semantic description

指為正義真理而不惜犧牲生命。

Usage category

用在「正直忠誠」的表述上。

Example

  1. 文天祥捨生取義的精神,令人景仰。
  2. 沒有革命先烈的捨生取義,哪有後來的民國肇建?
  3. 君子最重名節,捨生取義、殺身成仁,在所不惜。
  4. 村子裡的人為了紀念這位捨生取義的勇士,籌建了他的銅像。
  5. 只有那些捨生取義、功在社稷的忠義烈士,才有資格被奉祠在忠烈祠中。
Identification

Ambiguous idiom

成仁取義殉義忘生殺身成仁、捨身求法

Antisense idiom

見利忘義苟且偷生貪生怕死貪生害義
Ref. words
  1. 舍生取義
    ㄕㄜˇ ㄕㄥ ㄑㄩˇ ˋ
    shě shēng qǔ yì
    即「捨生取義」。見「捨生取義」條。

    1.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源)
    2. 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一:「是故君子舍生取義,小人舍生為利,所為相反。」

  2. 舍生取誼
    ㄕㄜˇ ㄕㄥ ㄑㄩˇ ˋ
    shě shēng qǔ yì
    猶「捨生取義」。見「捨生取義」條。

    1. 《漢書.卷一○○.敘傳上》:「舍生取誼,亦道用兮;憂傷夭物,忝莫痛兮!」

  3. 釋生取義
    ˋ ㄕㄥ ㄑㄩˇ ˋ
    shì shēng qǔ yì
    猶「捨生取義」。見「捨生取義」條。

    1.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源)
    2. 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一:「是故君子舍生取義,小人舍生為利,所為相反。」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