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stry of Education《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

Homepage〉Idiom search〉Text〉[視死如歸]

視死如歸

Print   Add note
FontSmallMediumLarge
Idiom視死如歸
Bopomofoˋ ˇ ㄖㄨˊ ㄍㄨㄟ
Pinyinshì sǐ rú guī
Interpretation把犧牲生命看成是回到自己的家一般,形容為了理想而不怕犧性生命,無所畏懼。語出《管子.小匡》。
△「視死如飴
Allusion source《管子.小匡》
相三月,請論百官。公曰:「諾。」管仲曰:「升降揖讓,進退閑習,辨辭之剛柔,臣不如隰朋,請立為大行。墾草入邑,辟土聚粟,盡地之利1>臣不如甯戚,請立為大司田。平原廣牧2>,車不結轍3>,士不旋踵4>,鼓5>之而三軍之士視死如歸,臣不如王子城父6>,請立為大司馬。決獄折中,不殺不辜,不誣無罪,臣不如賓胥無,請立為大司理。犯君顏色,進諫必忠,不辟死亡,不撓富貴,臣不如東郭牙,請立以為大諫之官。此五子者,夷吾一不如,然而以易夷吾,夷吾不為也。君若欲治國彊兵,則五子者存矣;若欲霸王,夷吾在此。」桓公曰:「善。」

〔Annotation〕

  1. 盡地之利:據新編諸子集成本《管子》原作「多眾盡地之利」,義難解。或疑「多眾」為衍文,今據刪。
  2. 廣牧:廣大的牧地。
  3. 結轍:車子的軌跡交錯。車不結轍,喻善於指揮戰車,使戰車不亂。
  4. 旋踵:轉身,指畏縮退後。士不旋踵,指戰士不退縮。
  5. 鼓:激勵、使振作。
  6. 王子城父:春秋時齊國人,生卒年不詳,惠公時大夫,善於領兵。
Allusion description春秋時,周室衰微,齊桓公以管仲為相,對內提升國力,對外率諸侯尊崇周天子的地位,阻止蠻族入侵,成為春秋時期五位霸主實力最為強大的一位。管仲做齊國宰相三個月時,曾針對官員的才能優劣向桓公提出意見,他認為:隰朋善於言辭進退,可以立為大行;甯戚善於開墾種植,開發地利,可以立為大司田;王子城父善於領兵,能夠激勵士氣,讓士兵們不畏死亡,衝鋒陷陣,可以立為大司馬;賓胥無決斷獄訟十分公正,不會濫殺無辜,可以立為大司理;東郭牙能夠犯顏直諫,不怕得罪君王,可以立為大諫之官。論到管仲自己時,他認為上述五人,每個人個別的才能都比自己強,但若桓公想要稱霸諸侯,只有自己可以輔助桓公做到。桓公聽了管仲的話後,十分贊同,便按管仲的意思,授予五人官職,讓他們聽命於管仲,為齊國效力。其中描述王子城父時,原文就用了「視死如歸」,後來「視死如歸」被摘出成為一句成語,用來形容為了理想而不怕犧性生命,無所畏懼。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1. 《管子.小匡》:「平原廣牧,車不結轍,士不旋踵,鼓之而三軍之士視死如歸,臣不如王子城父,請立為大司馬。」(源)
  2. 《呂氏春秋.審分覽.勿躬 》:「平原廣城,車不結軌,士不旋踵,鼓之,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3. 漢.李陵〈答蘇武書〉:「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4. 三國魏.曹植〈白馬篇〉:「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5. 三國魏.邯鄲淳〈孝女曹娥碑〉:「赴江永號,視死如歸。」
  6. 晉.潘岳〈馬汧督誄〉:「漢明帝時,有司馬叔持者,白日於都市手劍父讎,視死如歸。」
  7. 《隋書.卷七一.誠節列傳》:「史臣曰:『……皇甫誕、游元、馮慈明臨危不顧,視死如歸,可謂勇於蹈義矣。』」
  8. 《鏡花緣》第五○回:「阿妹真是視死如歸,此時性命只在頃刻,你還鬥趣!」
Instructions

Semantic description

形容為了理想而不怕犧性生命,無所畏懼。

Usage category

用在「勇敢無畏」的表述上。

Example

  1. 他們個個是視死如歸的好漢,擔此任務必無問題。
  2. 他此番潛入敵營,早已抱著視死如歸,慷慨赴義的決心。
  3. 為了正義,他們視死如歸,面對眼前的威脅,他們面不改色。
  4. 他寧折不屈的意志和視死如歸的氣概,震懾了所有在場的人。
  5. 文天祥的〈正氣歌〉表現出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長存在後代世人的心裡。
Identification

Ambiguous idiom

捨生忘死殺身成仁萬死不辭

Antisense idiom

降志辱身貪生怕死
Ref. words
  1. 視死若歸
    ˋ ˇ ㄖㄨㄛˋ ㄍㄨㄟ
    shì sǐ ruò guī
    即「視死如歸」。見「視死如歸」條。

    1. 《大戴禮記.曾子制言》:「辱可避,避之而已矣;及其不可避也,君子視死若歸。」

  2. 赴死如歸
    ㄈㄨˋ ˇ ㄖㄨˊ ㄍㄨㄟ
    fù sǐ rú guī
    即「視死如歸」。見「視死如歸」條。

    1. 《漢書.卷三七.季布等傳》:「贊曰:『……欒布哭彭越,田叔隨張敖,赴死如歸,彼誠知所處,雖古烈士,何以加哉!』」
    2.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五:「有吳起吮士疽之恩,則赴死如歸矣,何患其不愛將?」

  3. 赴難如歸
    ㄈㄨˋ ㄋㄢˋ ㄖㄨˊ ㄍㄨㄟ
    fù nàn rú guī
    猶「視死如歸」。見「視死如歸」條。

    1. 《魏書.卷一一.廢出三帝紀.出帝平陽王紀》:「或徇節感恩,奮不顧命;或臨戎對敵,赴難如歸。」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