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stry of Education《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

Homepage〉Idiom search〉Text〉[比比皆是]

比比皆是

Print   Add note
FontSmallMediumLarge
Idiom比比皆是
Bopomofoㄅㄧˋ ㄅㄧˋ ㄐㄧㄝ ˋ
Pinyinbì bì jiē shì
Interpretation比比,每每、頻頻。「比比皆是」形容到處都是。語本《戰國策.秦策一》。
△「比肩皆是」、「摩肩接踵」、「觸目皆是
Allusion source《戰國策.秦策一》
張儀說秦王曰:「臣聞之,弗知而言為不智,知而不言為不忠。為人臣不忠當死,言不審亦當死。雖然,臣願悉言所聞,大王裁其罪。臣聞,天下陰燕陽魏,連荊固齊,收餘韓成從,將西南以與秦為難。臣竊笑之。……今秦出號令而行賞罰,不攻無攻相事也。出其父母懷衽1>之中,生未嘗見寇也,聞戰頓足徒裼2>,犯白刃,蹈煨炭3>,斷死於前者比比4>是也。……」

〔Annotation〕

  1. 懷衽:懷抱,胸前衣襟。衽,衣襟。
  2. 頓足徒裼:以腳跺地,空手露體。徒,空。裼,音ㄒㄧˊ,袒露。
  3. 煨炭:熱灰火炭。煨,音ㄨㄟ,熱灰。
  4. 比比:宋鮑彪本《戰國策》「比」下多一「比」字,茲據補。
Allusion description張儀是戰國時代有名的謀士,《戰國策.秦策一》裡記載他遊說秦惠王,向秦王分析當時的國際情勢,提出自己的連橫政策,以打破六國合縱之約,進而統一天下。他認為六國普遍國庫空虛,賞罰不明,以致軍民到了戰場上,看到敵人都四處逃散,然後怪罪人民不能效忠。其實這都是制度上的不公,賞罰不明確所造成的。而秦國制度完備,信賞必罰,人民「聞戰頓足徒裼,犯白刃,蹈煨炭,斷死於前者比是也」,意謂:人民都勇於赴死,為國家效命,不怕刀槍火炭,斷然戰死沙場之人「比比是也」。因此,秦國有實力併吞六國,只要政策得當。就用「比肩」來表示很多。後來「比比皆是」這個成語就從「比是也」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到處都是。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1. 宋.朱弁《曲洧舊聞》卷七:「秉筆之士所用故實,有淹貫所不究者,有蹈前人舊轍而不討論所從來者,譬侏儒觀戲,人笑亦笑。謂眾人決不誤我者,比比皆是也。」
  2. 宋.富弼〈論辨邪正〉:「其有在方策者,比比皆是,不可殫引。」
  3.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四:「自後世惡直好佞,以直言賈禍者,比比皆是。」
  4. 《宋史.卷四二二.李知孝列傳》:「趣召之人,率皆遲回,久而不至,以要君為高致,以共命為常流,可行而固不行,不疾而稱有疾,比比皆是,相扇成風。」
  5.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六.喪師衰絰》:「朝為師生而暮若途人者,比比皆是。」
  6. 《紅樓夢》第二回:「清明靈秀之氣所秉者,上至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
Instructions

Semantic description

形容到處都是。

Usage category

用在「處處皆是」的表述上。

Example

  1. 如今社會富裕了,住高樓、開汽車的人比比皆是
  2. 在你們山上難得一見的烏魚子,在我們這漁港比比皆是
  3. 像他這種擅長電腦打字的人才比比皆是,有什麼好驕傲的?
  4. 在純樸的鄉下,樂善好施的人比比皆是,讓人覺得很有人情味。
  5. 這種樣式的產品比比皆是,你不必急於買下,貨比三家不吃虧呢!
  6. 我們一走進會場,各種精雕細琢的玉器比比皆是,令人目不暇給。
  7. 一到週年慶,百貨公司裡的折扣品比比皆是,看得顧客心動不已。
  8. 這個人的語文能力太差,寫起文章來,不但詞句有欠順暢,而且錯別字比比皆是
Identification

Ambiguous idiom

俯拾即是觸目皆是

Antisense idiom

屈指可數絕無僅有寥寥無幾

「比比皆是」及「觸目皆是」都有到處都是的意思。
「比比皆是」適用範圍較廣;「觸目皆是」強調放眼所見。
比比皆是觸目皆是Example
像他這種擅長電腦打字的人才∼,有什麼好驕傲的?
經過戰爭的洗禮後,整座城陷入一片死寂,斷垣殘壁的景象∼,令人不勝唏噓。

Ref. words
  1. 比比皆然
    ㄅㄧˋ ㄅㄧˋ ㄐㄧㄝ ㄖㄢˊ
    bì bì jiē rán
    即「比比皆是」。見「比比皆是」條。

    1.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三六.論語.子罕篇》:「每國有世臣把住了,如何容外人來做!如魯有三桓,齊有田氏,晉有六卿,比比皆然,如何容聖人插手!」
    2. 《隋唐演義》第五三回:「將無固守之志,兵無敢死之心,人情趨利,比比皆然。」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