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iom | 兵不血刃 |
Bopomofo | ㄅㄧㄥ ㄅㄨˋ ㄒㄧㄝˇ ㄖㄣˋ |
Pinyin | bīng bù xiě rèn |
Interpretation | 兵刃尚未沾上敵人的鮮血,尚未實際交戰,即已征服了敵人。語出《荀子.議兵》。後亦用「兵不血刃」比喻輕易得勝。 |
Allusion description | 荀況(西元前313∼前238)戰國時趙人,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學說本於孔子,著書數萬言,主張禮治而倡「性惡」之說,韓非、李斯均為其學生。後世尊稱為「荀卿」、「荀子」。有一天,荀子的弟子陳囂問荀子說:「先生論兵,常以仁義為本。具有仁心的人是愛人的,行義的人是遵循道理的,那還用兵幹甚麼呢?世界上所以有戰爭的原因,就是為了爭奪啊!」荀子回答說:「具有仁心的人自必愛人,因為他愛人,所以厭恨所愛的人被別人傷害。行義的人,自必遵循正道行事,因為他遵循正道,所以厭恨別人把正道攪亂。戰爭,是用來禁暴除害的,不是用來爭奪的。所以仁人之兵,所到之處,就有如時雨下降,沒有人不歡喜的。故堯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都是以仁義之兵行於天下。所以近處的人愛他們的善行,遠處的人仰慕他們的德義,兵不血刃,即已降服敵人了。」後來「兵不血刃」被用來指尚未實際交戰,即已征服了敵人;或用來比喻輕易得勝。 |
Instructions | Semantic description比喻輕易得勝。
Usage category用在「輕取勝利」的表述上。
Example
- 戰爭的最高境界,就是兵不血刃,贏得勝利。
- 多虧將軍好計謀,讓我軍兵不血刃,贏得勝利。
- 由於敵人軍心渙散,聯軍兵不血刃,收復了好幾座城市。
- 由於心戰的成功,敵寇不戰而降,我軍兵不血刃,大獲全勝。
- 若想兵不血刃,攻城掠地,就得趁此夜黑風高、敵人不備時加以突擊。
|
Identification | Ambiguous idiom不戰而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