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iom | 嗟來之食 |
Bopomofo | ㄐㄧㄝ ㄌㄞˊ ㄓ ㄕˊ |
Pinyin | jiē lái zhī shí |
Interpretation | 以不敬的招呼聲施食予人。指不敬之食。典出《禮記.檀弓下》。後用「嗟來之食」比喻侮辱性或不懷好意的施捨。 |
Allusion description | 春秋時代,齊國發生了大饑荒,有個叫黔敖的人,在路邊放置飲食接濟路過的難民。當有個人用袖子遮著臉,拖著疲憊的腳步,跌跌撞撞地走來時,黔敖便拿了食物和飲水喊他:「喂!來這裡吃東西!」那個人抬起臉瞪著黔敖說:「我就是不接受這樣無禮的施捨,才會餓到這種地步!」黔敖立刻為自己的態度道歉,但那個人卻不接受,仍堅持拒絕進食,後來終於餓死了。當時曾子聽了這件事後,不太以為然,他說:「用不著這樣吧!若招待的人真的很不禮貌,你可以拒絕,但人家都道了歉,就可以接受啊!」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嗟來之食」,用來比喻以不禮貌的態度招呼人來吃的食物,後則泛指侮辱性或不懷好意的施捨。 |
Instructions | Semantic description比喻侮辱性或不懷好意的施捨。
Usage category用在「不敬之施」的表述上。
Example
- 這種嗟來之食,難以下嚥。
- 我這是誠心誠意地邀宴,可不是嗟來之食。
- 我人窮志不窮,這種嗟來之食,我寧死也不肯接受。
- 這個愛心團體冬令救濟時,很能體恤難民,讓人不會有嗟來之食的感覺。
- 明知這是嗟來之食,但為了孩子,她只好強忍著委屈,伸手將缽接了過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