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stry of Education《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

Homepage〉Idiom search〉Text〉[迴山倒海]

迴山倒海

Print   Add note
FontSmallMediumLarge
Idiom迴山倒海(排山倒海)
Bopomofoㄏㄨㄟˊ ㄕㄢ ㄉㄠˇ ㄏㄞˇ
Pinyinhuí shān dǎo hǎi
Interpretation義參「排山倒海」。見「排山倒海」條。
Allusion source此處所列為「排山倒海」之典源,提供參考。
#袁山松《後漢書》(據《太平御覽.卷九二.皇王部.孝獻皇帝》引)1>
獻帝崎嶇危亂之間,飄薄萬里之衢,萍流蓬轉,嶮岨備經,自古帝王未之有也。觀其天性慈愛,弱而神惠,若輔之以德,真守文令主也。曹氏2>始於勤王3>,終至滔天,遂力制群雄,負鼎而趨4>。然因其利器,假5>而不反,迴山倒海,遂移天日。昔田常假湯、武而殺君,操因堯、舜而竊國,所乘不同,濟其盜賊之身,一也。善呼莊生之言:「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之門,仁義在焉?」信矣。

〔Annotation〕

  1. 典故或見於《魏書.卷五四.高閭列傳》。
  2. 曹氏:即曹操(西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東漢沛國譙人。有雄才,多權術,能文學。起兵擊黃巾,討董卓,漸次減削諸雄,自為丞相,拜大將軍,爵魏公,旋進爵魏王,加九錫。後卒於洛陽,子丕篡漢。追諡武帝,廟號太祖。
  3. 勤王:王室有難,起兵救援靖亂。
  4. 負鼎而趨:指曹操以輔佐名義,爭霸一方。負鼎,指伊尹背負罪俎見湯,以烹調比喻致王道之事。趨,行走、追逐。
  5. 假:借。

〔Ref. material〕

《魏書.卷五四.高閭列傳》
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騎數十萬南臨瓜步,諸郡盡降,而盱眙小城,攻而弗克。班師之日,兵不戍一郡,土不闢一廛。夫豈無人,以大鎮未平,不可守小故也。堰水先塞其源,伐木必拔其本。源不塞,本不拔,雖翦枝竭流,終不可絕矣。
Allusion description此處所列為「排山倒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排山倒海」原作「迴山倒海」。袁山松,東晉陳郡陽夏人。少有才名,博學能文,在他寫的《後漢書》中,有一段記載東漢最後一位皇帝獻帝的事蹟。獻帝在位三十一年,起初受制於董卓,後曹操以援救漢室之名討伐董卓。接著曹操迎接獻帝至許昌,從此曹操便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得勢後,漸次削弱諸雄的權力,手握國家大權,他架空獻帝,勢力日漸強大,以「迴山倒海」般的巨大力量,把政權移轉到自己手中。袁山松認為,曹操以仿效堯、舜禪讓的美名,逼獻帝授權,實為竊國,與盜賊無異,毫無仁義可言。後來「排山倒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力量巨大,氣勢壯闊。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1. 《太平御覽.卷九二.皇王部.孝獻皇帝》引袁山松《後漢書》:「曹氏始於勤王,終至滔天,遂力制群雄,負鼎而趨。然因其利器,假而不反,迴山倒海,遂移天日。」(源)
Ref. words排山倒海
ㄆㄞˊ ㄕㄢ ㄉㄠˇ ㄏㄞˇ
pái shān dǎo hǎi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