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stry of Education《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

Homepage〉Idiom search〉Text〉[滿面春風]

滿面春風

Print   Add note
FontSmallMediumLarge
Idiom滿面春風
Bopomofoㄇㄢˇ ㄇㄧㄢˋ ㄔㄨㄣ ㄈㄥ
Pinyinmǎn miàn chūn fēng
Interpretation春風吹拂滿臉上。※語或出宋.陳與義〈寓居劉倉廨中晚步過鄭倉臺上〉詩。後用「滿面春風」形容滿臉笑容,心情喜悅,或得意的情狀。
Allusion source※宋.陳與義〈寓居劉倉廨中晚步過鄭倉臺上〉詩(據《宋詩鈔.簡齋詩鈔》引)
紗巾竹杖過荒陂1>,滿面春風二月時。世事紛紛人易老,春陰漠漠絮飛遲。士衡去國三間屋,子美登臺七字詩。草遶天西青不盡,故園歸計入支頤。

〔Annotation〕

  1. 荒陂:荒涼的山坡。陂,音ㄆㄧˊ,山坡。
Allusion description春風是一年之中最為和煦的風,不冷不熱,吹拂在臉上令人舒暢,所以笑容堆滿臉,這應當就是「滿面春風」這句成語的由來。古人詩句常引用這種情境,例如《全宋詩》中載錄了一首釋志南和尚的詩:「古木陰中繫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春天來臨了,和風輕拂臉上,是何等愉悅!至於使用「滿面春風」一詞,則可從宋代陳與義的〈寓居劉倉廨中晚步過鄭倉臺上〉詩中看見,詩一開頭就說:「紗巾竹杖過荒陂,滿面春風二月時。」描述詩人在滿面春風的二月,外出散步的感受。陳與義用的是「滿面春風」的原義,後來這句成語多用來形容滿面笑容,心情喜悅或得意的情狀。有時也會和「一團和氣」連用。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1. 宋.陳與義〈寓居劉倉廨中晚步過鄭倉臺上〉詩:「紗巾竹杖過荒陂,滿面春風二月時。」(源)
  2. 宋.程節齋〈沁園春.髧彼兩髦〉詞:「滿面春風,一團和氣,發露胸中書與詩。」
  3. 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一折:「得勝歸來喜笑濃,氣昂昂志捲長虹,飲千鍾滿面春風。」
  4. 《西遊記》第三回:「悟空滿面春風,高登寶座,將鐵棒豎在當中。」
  5. 《警世通言.卷三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曹可成)專一穿花街,串柳巷,喫風月酒,用脂粉錢,真個滿面春風,揮金如土,人都喚他做『曹獃子』。」
  6. 《二刻拍案驚奇》卷四:「當下史應、魏能一竟來到他家拜望了,各述來買紅花之意,送過了土宜。紀老三滿面春風,一團和氣,就置酒相待。」
  7. 《紅樓夢》第六回:「(鳳姐)一面說,一面抬頭要茶時,只見周瑞家的已帶了兩個人在地下站著呢,這纔忙欲起身;猶未起身時,滿面春風的問好,又嗔周瑞家的怎麼不早說。」
  8. 《鏡花緣》第一一回:「只見路旁走過兩個老者,都是鶴髮童顏,滿面春風,舉止大雅。」
Instructions

Semantic description

形容滿臉笑容、心情喜悅。

Usage category

用在「喜悅歡樂」的表述上。

Example

  1. 最近他才剛升了官,當然整日滿面春風
  2. 看他滿面春風的樣子,一定是有什麼喜事。
  3. 一談到家有嬌妻,他總是滿面春風,喜形於色。
  4. 大學聯考放榜後,有人滿面春風,有人垂頭喪氣,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5. 熱烈的掌聲響過以後,新郎新娘滿面春風地站到臺上,接受大家的祝福。
  6. 校慶當天,滿面春風的校長一大早就站在禮堂門口,歡迎歷屆畢業生返校參加慶祝茶會。
Identification

Ambiguous idiom

春風得意眉開眼笑笑容滿面笑逐顏開喜形於色喜笑顏開

Antisense idiom

愁眉不展愁眉苦臉、愁眉鎖眼、橫眉怒目
Ref. words
  1. 春風滿面
    ㄔㄨㄣ ㄈㄥ ㄇㄢˇ ㄇㄧㄢˋ
    chūn fēng mǎn miàn
    猶「滿面春風」。見「滿面春風」條。

    1. 宋.劉克莊〈笑花〉詩:「春風滿面喜津津,縱有嗔時不忍嗔。」
    2. 《三俠五義》第九回:「誰知包公不但不怒,將單一一看明,不由春風滿面。」

  2. 滿臉春風
    ㄇㄢˇ ㄌㄧㄢˇ ㄔㄨㄣ ㄈㄥ
    mǎn liǎn chūn fēng
    即「滿面春風」。見「滿面春風」條。

    1. 《兒女英雄傳》第一二回:「只見他眉宇開展,氣度幽嫻,腮靨桃花,唇含櫻顆;一雙尖生生的手兒,一對小叮叮的腳兒;雖然是個家常裝束,卻是滿臉春風,週身大雅。」

  3. 滿面生春
    ㄇㄢˇ ㄇㄧㄢˋ ㄕㄥ ㄔㄨㄣ
    mǎn miàn shēng chūn
    猶「滿面春風」。見「滿面春風」條。

    1.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個道是妹子來,雙眸注望;一個道是客官到,滿面生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