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撲不磨
Idiom | 顛撲不磨(顛撲不破) |
---|---|
Bopomofo | |
Pinyin | diān pū bù mó |
Interpretation | 義參「顛撲不破」。見「顛撲不破」條。 |
Allusion description | 此處所列為「顛撲不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朱熹(西元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南宋婺源人。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是南宋閩學的創始人。一生著述繁富,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詩集傳》和《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後來歷朝學子必讀的教科書。其學說源自北宋的程顥、程頤,故後人常以「程朱學派」稱之。典源摘自朱熹寫給張欽夫的書信,內容提到關於心性方面的修養工夫:若要導正心性,則必須循著致知、誠意的次序,從中下功夫,才能達到「心無時不虛」的境界;如果可以一直在這方面努力,就可以常存此心,如此則動靜如一,不偏於任何一處。程顥也曾經說過:如果可以從身體力行中體會並且得到樂趣,到達此一境界後,就不必害怕無法把持心性。朱熹贊同程顥所言,認為要能如此下功夫,才是真正不會被推翻,沒有任何破綻、缺點的真理。典源又見《朱子語類.卷五.性理.性情心意等名義》。內容則是表述伊川先生(程頤)主張的「性即理也」以及橫渠先生(張載)所主張的「心統性情」二句理論深遠,是永遠不會被推翻的至理名言。其中也用到「顛撲不破」一語。後來「顛撲不破」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比喻理論真確,永遠不能被改易或推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