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stry of Education《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

Homepage〉Idiom search〉Text〉[因陋就寡]

因陋就寡

Print   Add note
FontSmallMediumLarge
Idiom因陋就寡(因陋就簡)
Bopomofoㄧㄣ ㄌㄡˋ ㄐㄧㄡˋ ㄍㄨㄚˇ
Pinyinyīn lòu jiù guǎ
Interpretation義參「因陋就簡」。見「因陋就簡」條。
Allusion source此處所列為「因陋就簡」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據《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傳》引)
及魯恭王壞孔子宅,欲以為宮,而得古文於壞壁之中,逸《禮》有三十九,《書》十六篇。天漢之後,孔安國獻之,遭巫蠱倉卒之難,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丘明所修,皆古文舊書,多者二十餘通,臧於祕府,伏而未發。孝成皇帝閔學殘文缺,稍離其真,乃陳發祕臧,校理舊文,得此三事,以考學官所傳,經或脫簡,傳或間編。傳問民間,則有魯國(柏)[桓〕公、趙國貫公、膠東庸生之遺學與此同,抑而未施。此乃有識者之所惜閔,士君子之所嗟痛也。往者綴學之士,不思廢絕之闕,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煩言碎辭,學者罷老1>且不能究2>其一藝。……或懷妒嫉,不考情實,雷同相從,隨聲是非,抑此三學,以《尚書》為備,謂左氏為不傳《春秋》,豈不哀哉!

〔Annotation〕

  1. 罷老:勞乏、困倦。罷,音ㄆㄧˊ,通「疲」。
  2. 究:完全通曉。
Allusion description此處所列為「因陋就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因陋就簡」原作「因陋就寡」。秦時焚書坑儒,只留下醫藥及卜筮之書,其餘書籍幾乎付之一炬。漢興之後,朝廷為了復興文化,一方面廣蒐經書的斷簡殘篇,一方面也請年老學者口述經文,以當時通用的文字「隸書」記錄下來。漢武帝時,魯恭王破壞孔子故居,在牆壁中發現了由秦前文字所寫成的經書。哀帝時,劉歆又於祕府校書時發現了其他的古文經書。因為使用的文字不同,所以用隸書寫成的經書被稱為「今文經」,而由秦前文字寫成的經書則稱為「古文經」。兩者的經書雖同,但內容實有出入,且兩派學者的治學研究態度更是大相逕庭,今文經學者偏重微言大義,被朝廷視為標準,由博士學官講授;古文經學者則偏重於名物訓詁,流傳於民間。因此兩派學說時見互相攻詰對立。劉歆是西漢末年的古文經學者,為劉向之子,他繼承父志,整理群書,編成《七略》,是我國目錄學的鼻祖。當時劉歆為了支持設立古文經的學官,撰〈移書讓太常博士〉,責備太常博士,認為他們不重視古文經的價值,只在今文經的斷簡殘篇中,做分析文句的瑣碎工作,態度馬虎,不求完備,這樣即使窮盡一生也無法對經書完全通曉。後來劉歆文中的「因陋就寡」演變為「因陋就簡」這句成語,比喻遷就簡陋的現有條件去做事。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1. 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往者綴學之士不思廢絕之闕,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煩言碎辭,學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藝。」(源)
  2. 唐.薛登〈論選舉疏〉:「煬帝嗣興,又變前法,置進士等科。於是後生之徒,復相仿效,因陋就寡,赴速邀時。緝綴小文,名之策學,不以指實為本,而以浮虛為貴。」
  3. 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一九.擬題》:「讀《論》惟取一篇,披《莊》不過盈尺。因陋就寡,赴速邀時。。」
Ref. words因陋就簡
ㄧㄣ ㄌㄡˋ ㄐㄧㄡˋ ㄐㄧㄢˇ
yīn lòu jiù jiǎn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