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軍不動
Idiom | 按軍不動(按兵不動) |
---|---|
Bopomofo | |
Pinyin | àn jūn bù dòng (變) àn jūn bú dòng |
Interpretation | 義參「按兵不動」。見「按兵不動」條。 |
Allusion source | 此處所列為「按兵不動」之典源,提供參考。 #《荀子.王制》1> 〔Annotation〕
〔Ref. material〕《呂氏春秋.恃君覽.召類》趙簡子將襲衛,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後反。趙簡子曰:「何其久也?」史默曰:「謀利而得害,猶弗察也。今蘧伯玉為相,史鰌佐焉,孔子為客,子貢使令於君前,甚聽。《易》曰:『渙其群,元吉。』渙者,賢也;群者,眾也;元者,吉之始也;渙其群元吉者,其佐多賢也。」趙簡子按兵而不動。凡謀者疑也,疑則從義斷事。從義斷事則謀不虧,謀不虧則名實從之。 |
Allusion description | 此處所列為「按兵不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荀子,名況,戰國時趙人。學說本於孔子,主張禮治而倡性惡之說。在〈王制〉篇中,主要闡述成就聖王的制度、管理天下的方法,以及導致國家興亡的緣由,以供君王作為借鏡。典源節錄的這一段,荀子主張:國家富足強盛時,要採取中立的態度,不要為了合縱連橫這類的外交事宜而有所偏私,並停止軍事行動,在一旁等候觀看那些殘暴不仁的國家彼此爭鬥即可。後來「按兵不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暫時不採取行動。 |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
|
Ref. words | 按兵不動 àn bīng bù dòng (變) àn bīng bú dò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