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stry of Education《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

Homepage〉Idiom search〉Text〉[一隙不通]

一隙不通

Print   Add note
FontSmallMediumLarge
Idiom一隙不通(一竅不通)
Bopomofo ㄒㄧˋ ㄅㄨˋ ㄊㄨㄥ (變) ˊ ㄒㄧˋ ㄅㄨˋ ㄊㄨㄥ
Pinyinyī xì bù tōng (變) yí xì bù tōng
Interpretation義參「一竅不通」。見「一竅不通」條。
Allusion source此處所列為「一竅不通」之典源,提供參考。
《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
亡國之主一貫,天時雖異,其事雖殊,所以亡同者,樂不適也。樂不適則不可以存。糟丘酒池,肉圃為格,雕柱而桔諸侯,不適也。刑鬼侯之女而取其環,截涉者脛而視其髓,殺梅伯而遺文王其醢,不適也。文王貌受,以告諸侯。作為琁室,築為頃宮,剖孕婦而觀其化,殺比干1>而視其心,不適2>也。孔子3>聞之曰:「其竅4>通,則比干不死矣。」夏、商之所以亡也。

〔Annotation〕

  1. 比干:商朝人,生卒年不詳。商王紂的叔父,與微子、箕子稱殷之三仁。因諫紂不聽而被殺。
  2. 不適:不合乎義理。
  3.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不直呼他的名字。
  4. 竅:孔穴。此指人的心思、心智。
Allusion description此處所列為「一竅不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商朝末年,紂王沉溺酒色,設酒池肉林,不理朝政,殺害許多直言進諫的忠臣,導致國勢危在旦夕。紂王的叔父比干,是當時的賢人,他看到紂王如此荒淫無道,十分痛心,便勸諫他力圖振作,遠離酒色,造福天下百姓。紂王不聽,反而以賢人的心七竅皆通的傳說為藉口,要借比干之心來看看,便將比干處以挖心酷刑。孔子針對這段歷史,很感嘆地說:「紂王的心智如果有一竅可通,比干就不會死了。」由此說明,為政者如果心智昏昧不明,便是國家滅亡的主要原因。後來「一竅不通」這句成語,就從《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中所載的孔子的這段話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對某事完全不懂。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1. 明.宋應星《野議.學政議》:「試就今日青衿而概數之,百人之中,貫通經書旨趣成文可觀者,十人而止;……而書旨、文字一隙不通者,百人之中,不下三十人。」
Ref. words一竅不通
ㄑㄧㄠˋ ㄅㄨˋ ㄊㄨㄥ (變) ˊ ㄑㄧㄠˋ ㄅㄨˋ ㄊㄨㄥ
yī qiào bù tōng (變) yí qiào bù tōng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