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stry of Education《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

Homepage〉Idiom search〉Text〉[一語九鼎]

一語九鼎

Print   Add note
FontSmallMediumLarge
Idiom一語九鼎(一言九鼎)
Bopomofo ˇ ㄐㄧㄡˇ ㄉㄧㄥˇ (變) ˋ ˇ ㄐㄧㄡˇ ㄉㄧㄥˇ
Pinyinyī yǔ jiǔ dǐng (變) yì yǔ jiǔ dǐng
Interpretation義參「一言九鼎」。見「一言九鼎」條。
Allusion source此處所列為「一言九鼎」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
平原君1>已定從2>而歸,歸至於趙3>,曰:「勝不敢復相士。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4>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5>,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6>。毛先生以三寸之舌7>,彊8>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遂以為上客。

〔Annotation〕

  1. 平原君:?∼西元前351,名勝,戰國趙武靈王之子。封於平原,故稱為平原君。喜賓客,食客多至數千人,為戰國四公子之一,亦為趙之名相。
  2. 從:通「縱」,指合縱,是戰國時蘇秦倡導聯合六國共同抵抗秦國的政策。
  3. 趙:戰國時七雄之一,與韓、魏分晉立國,都邯鄲,後為秦所滅。
  4. 毛先生:即毛遂,生卒年不詳。戰國時趙平原君的食客,初無表現,後自薦隨平原君至楚,與楚王定約立功。
  5. 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後為秦所滅。
  6. 九鼎大呂:傳國寶器,比喻分量極重。九鼎,夏禹所鑄的九口大鼎,象徵九州。大呂,周廟大鐘。
  7. 三寸之舌:形容能言善道的口才。見「三寸不爛之舌」。
  8. 彊:音ㄑㄧㄤˊ,同「強」。
Allusion description此處所列為「一言九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戰國時,秦國攻打趙國,首都邯鄲被圍,情況相當危急。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求援,想聯合楚國來抵抗秦國。平原君要從門下食客選二十個人一起去楚國,但挑來挑去只挑到十九人,還剩一個人挑不出來,有個叫毛遂的人便自我推薦,平原君就接納他。到了楚國,平原君一直不能說服楚王援助趙國。毛遂仗劍向前,向楚王分析情勢,義正詞嚴,氣勢凌人,楚王便答應與趙國訂立盟約。平原君完成任務回到趙國後,讚賞毛遂說:「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我們趙國的地位大大提升,比九鼎大呂還要有份量。毛先生的口才,真是比百萬軍力還要強大。」自此便一直將毛遂奉為上賓。後來「一言九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說話很有分量。後亦用於形容說話很有信用。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1. 宋.劉克莊〈答洪師侍郎書〉其二:「平生尊敬陽岩,幸在使星臨照之下,陽岩一語重於九鼎。」
Ref. words一言九鼎
ㄧㄢˊ ㄐㄧㄡˇ ㄉㄧㄥˇ (變) ˋ ㄧㄢˊ ㄐㄧㄡˇ ㄉㄧㄥˇ
yī yán jiǔ dǐng (變) yì yán jiǔ dǐng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