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一心一計]

一心一計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一心一計(一心一意)
注  音 ㄒㄧㄣ ㄐㄧˋ (變) ˋ ㄒㄧㄣ ˊ ㄐㄧˋ
漢語拼音yī xīn yī jì (變) yì xīn yí jì
釋  義義參「一心一意」。見「一心一意」條。
典  源此處所列為「一心一意」之典源,提供參考。
《杜氏新書》(據《三國志.卷一六.魏書.杜畿傳》裴松之注引)1>
喜欲恕折節謝己,諷司馬宋權示之以微意。恕答權書曰:「況示委曲。夫法天下事,以善意相待,無不致快也;以不善意相待,無不致嫌隙也。而議者言,凡人天性皆不善,不當待以善意,更墮其調中。僕得此輩,便欲歸蹈滄海乘桴耳,不能自諧在其間也。然以年五十二,不見廢棄,頗亦遭明達君子亮其本心;若不見亮,使人刳心著地,正與數斤肉相似,何足有所明,故終不自解說。程征北功名宿著,在僕前甚多,有人出征北乎!若令下官事無大小,咨2>而後行,則非上司彈繩3>之意;若咨而不從,又非上下相順之宜。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殺胡之事,天下謂之是邪,是僕諧也;呼為非邪,僕自受之,無所怨咎。程征北明之亦善,不明之亦善,諸君子自共為其心耳,不在僕言也。」喜於是遂深文劾恕。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唐.駱賓王〈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
  2. 咨:徵詢;商量。
  3. 彈繩:木匠彈繩墨以取直。比喻定下準則。

〔參考資料〕

唐.駱賓王〈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據《全唐詩.卷七七.駱賓王》引)
寄語天上弄機人,寄語河邊值查客。乍可匆匆共百年,誰使遙遙期七夕。想知人意自相尋,果得深心共一心。一心一意無窮已,投漆投膠非足擬。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一心一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一心一意」出自於《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杜氏新書》。其中記載,三國時魏國大臣杜恕在寫給上司宋權的一封信中說到:「若令下官事無大小,咨而後行,則非上司彈繩之意;若咨而不從,又非上下相順之宜。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意思是自己雖為下屬,但如果做任何事都要先問過上司,那麼上司訂定的原則就沒有意義了;假使問了又不能按照上司的決定去做,也是不應該。所以在很多事上,就自己作主了。其中「推一心,任一意」是指揣測上司的想法,與上司同心。「一心一意」就表示同心同意的意思,如《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六:「他不拘一文二文,常自喜不吝捨。他妻子見慣了的,況是女流,愈加信佛,也自與他一心一意,雖是生意淺薄,不多大事,沒有一日不捨兩文的。」「一」也有專注的意思,因此後世也用「一心一意」表示心意專一之意。如唐.駱賓王〈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一心一意無窮已,投漆投膠非足擬。」指兩人的情感濃厚、專一,無窮無盡,用如膠似漆都無法形容。後來「一心一意」這個成語就從「推一心,任一意」演變而出,被用來表示同心同意或心意專一,毫無他念的意思。
書  證
  1. 《紅樓夢》第六回:「這劉姥姥乃是個久經世代的老寡婦,膝下又無子息,只靠兩畝薄田度日。如今女婿接來養活,豈不願意,遂一心一計幫趁著女兒女婿過活起來。」
參考詞語一心一意
ㄒㄧㄣ ˋ (變) ˋ ㄒㄧㄣ ˊ ˋ
yī xīn yī yì (變) yì xīn yí yì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