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stry of Education《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

Homepage〉Idiom search〉Text〉[腹心之患]

腹心之患

Print   Add note
FontSmallMediumLarge
Idiom腹心之患(心腹之患)
Bopomofoㄈㄨˋ ㄒㄧㄣ ㄏㄨㄢˋ
Pinyinfù xīn zhī huàn
Interpretation義參「心腹之患」。見「心腹之患」條。
Allusion source此處所列為「心腹之患」之典源,提供參考。
  1. 《左傳.哀公十一年》
    1>將伐齊,越子率其眾以朝2>焉,王及列士皆有饋賂3>。吳人皆喜,唯子胥懼,曰:「是豢4>吳也夫!」諫曰:「越5>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6>於我。夫其柔服,求濟其欲也,不如早從事焉。得志於齊,猶獲石田7>也,無所用之。越不為沼8>,吳其泯9>矣!」

    〔Annotation〕

    1. 吳:春秋時吳國。周代太王長子泰伯受封於吳地,在今江蘇省無錫縣。傳至夫差,為越王句踐所滅。
    2. 朝:古代見人皆稱「朝」。多用於卑見尊、下見上。如臣下進見君長、晚輩問候長輩。諸侯相拜見亦稱為「朝」。
    3. 饋賂:音ㄎㄨㄟˋ ㄌㄨˋ,贈送財物。
    4. 豢:音ㄏㄨㄢˋ,以利益引誘、收買他人。
    5. 越:春秋時越國。春秋時諸侯國,姒姓。建都於會稽。曾占有今江蘇、浙江及山東的一部分,後滅於楚。
    6. 欲:期望、希求。
    7. 石田:不能耕種的田。比喻毫無用處的物品。
    8. 為沼:變成池沼,表示亡國。
    9. 泯:音ㄇㄧㄣˇ,消滅、滅亡。
  2. 《左傳.哀公六年》
    是歲也,有雲如眾赤烏,夾日以飛三日。楚子使問諸周大史,周大史曰:「其當王身乎!若禜1>之,可移於令尹、司馬。」王曰:「除腹心之疾,而寘諸股肱,何益?不穀不有大過,天其夭諸?有罪受罰,又焉移之?」遂弗禜。

    〔Annotation〕

    1. 禜:音ㄩㄥˋ,古代一種祭拜日月、星辰、山川、風雨等的祭祀,以求消災。
Allusion description此處所列為「心腹之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心腹之患」原作「心腹之疾」、「腹心之疾」。《左傳.哀公十一年》記載,春秋時吳王夫差要去攻伐齊國,越王句踐率領部下前去朝見吳王,並贈送財物給吳王及大臣們,吳國大臣們都很高興。只有伍子胥覺得不妙,他想:「這是越王句踐在養肥吳國,讓吳國安逸,失去警戒心,將來好滅了吳國啊!」於是便向吳王諫諍說:「大王去攻齊實在一點意義也沒有,齊國只不過是一塊沒有用處的『石田』,越國才是吳國的『心腹之患』!越王表面上服從我國,但實際上卻圖謀吞併吳國,您不及早滅了越國,以除後患,反而去攻打齊國,真是不智!」吳王夫差不聽勸告,還命伍子胥自殺。後來,吳國果然被越王句踐所滅。另外在《左傳.哀公六年》又載,哀公六年時,天上有像紅鳥的雲,在太陽旁繞著飛行長達三天之久。楚昭王派人去問周太史,周太史說:「這是大王您身體健康即將受到危害的徵兆,不過沒有關係,只要經由禱告,就可以轉移到令尹或司馬身上。」楚昭王聽了以後說:「除掉心腹的病痛,而轉移到四肢上,那有什麼好處?如果我沒犯什麼錯,上天也不會要我早死;如果有錯,就要受罰,又有誰能夠改變的呢?」於是就沒有去祭告了。後來「心腹之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致命的禍患或隱藏在內部的危害。出現「心腹之患」的書證如《後漢書.卷六六.陳王列傳.陳蕃》:「今寇賊在外,四支之疾;內政不理,心腹之患。」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1. 《晉書.卷一二三.慕容垂載記》:「苻丕窮寇,必守死不降。丁零叛擾,乃我腹心之患。」
  2. 《清史稿.卷二○.文宗本紀》:「惟武宣東鄉會匪有眾萬餘,蓄髮易服,有偽王、偽官名目,實廣西腹心之患。」
Ref. words心腹之患
ㄒㄧㄣ ㄈㄨˋ ㄏㄨㄢˋ
xīn fù zhī huàn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