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stry of Education《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

Homepage〉Idiom search〉Text〉[吞聲忍氣]

吞聲忍氣

Print   Add note
FontSmallMediumLarge
Idiom吞聲忍氣(忍氣吞聲)
Bopomofoㄊㄨㄣ ㄕㄥ ㄖㄣˇ ㄑㄧˋ
Pinyintūn shēng rěn qì
Interpretation義參「忍氣吞聲」。見「忍氣吞聲」條。
Allusion source此處所列為「忍氣吞聲」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朝梁.任孝恭〈為汝南王檄魏〉(據《藝文類聚.卷五八.雜文部四.檄》引)
尒朱榮胡貊遺種,邊塞是居,姦宄妄才,凶愚醜類,茹血餐腥,本非人品。依隨水草,取類馬牛,而包藏禍圖,竊懷反噬,遂長驅種落,用襲我周南。……梁大皇帝,功踰五帝,道邁三皇,負扆當軒,平章百姓,垂拱而治,協和萬邦。今遣同州刺史范遵等,董率前鋒,揚旌致討,先取滑臺,鼓行金谷。關東英俊,河北雄才,痛桑梓淪蕪1>,室家顛殞2>,飲氣吞聲,志申讎3>怨。

〔Annotation〕

  1. 桑梓淪蕪:故鄉家園淪陷荒蕪。
  2. 室家顛殞:家庭宗族震盪滅亡。
  3. 讎:音ㄔㄡˊ,通「仇」,指仇怨。
Allusion description此處所列為「忍氣吞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忍氣吞聲」原作「飲氣吞聲」。南北朝時,北魏將軍尒(ㄦˇ)朱榮作亂,汝南王拓跋悅遂南奔梁國,梁武帝蕭衍尊他為魏主。梁朝的文書官任孝恭替汝南王寫了一篇聲討尒朱榮的檄文,將汝南王一行人離鄉背井,客居異地,試圖反攻的決心表露無遺,內容大意是:「尒朱榮在北方擁兵自重,胡作非為,侵略我的故鄉,我只好投奔梁國。梁武帝的文功武略,可比三皇五帝,又待我十分友善,並且派兵助我討伐逆賊。我與同伴們對家鄉的淪陷,親人的離散,感到無限的悲痛。我們強忍住這口氣,立誓報仇雪恨,將叛賊尒朱榮殲滅,復興宗族家園。」後來「忍氣吞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受了氣也強自忍耐,不敢作聲抗爭。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1.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可憐我孤身隻影無親眷,則落的吞聲忍氣空嗟怨。」
  2. 《紅樓夢》第六九回:「心中一刺未除,又平空添了一刺,說不得且吞聲忍氣,將好顏面換出來遮飾。」
Ref. words忍氣吞聲
ㄖㄣˇ ㄑㄧˋ ㄊㄨㄣ ㄕㄥ
rěn qì tūn shēng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