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stry of Education《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

Homepage〉Idiom search〉Text〉[網漏吞舟]

網漏吞舟

Print   Add note
FontSmallMediumLarge
Idiom網漏吞舟(漏網之魚)
Bopomofoㄨㄤˇ ㄌㄡˋ ㄊㄨㄣ ㄓㄡ
Pinyinwǎng lòu tūn zhōu
Interpretation義參「漏網之魚」。見「漏網之魚」條。
Allusion source此處所列為「漏網之魚」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列傳.序》
孔子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老氏稱:「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法令滋章,盜賊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昔天下之網嘗密矣,然姦偽萌起,其極也,上下相遁,至於不振。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職矣。故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下士聞道大笑之」。非虛言也。漢興,破觚而為圜1>,斲雕而為朴2>,網漏於吞舟之魚3>,而吏治烝烝4>,不至於姦,黎民5>艾安6>由是觀之,在彼不在此。

〔Annotation〕

  1. 破觚而為圜:削掉棱角,使它變得光滑圓潤。比喻破除嚴刑峻法,使它變得簡易。觚,音ㄍㄨ,多棱角的器物。圜,音ㄩㄢˊㄝ同「圓」。見「破觚為圜」。
  2. 斲雕而為朴:去除雕飾而變為樸實。斲,音ㄓㄨㄛˊ,去除。朴,同「樸」。見「斲雕為樸」。
  3. 吞舟之魚:能吞舟的大魚。比喻犯大罪的人。見「吞舟之魚」。
  4. 烝烝:純厚寬大。
  5. 黎民:百姓、民眾。
  6. 艾安:寧息、安定。艾,音ㄧˋ
Allusion description此處所列為「漏網之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關於如何治民,孔子曾說:「用政令和刑罰來治理人民,人民只是苟且遵行,並無自發的知恥之心。如果用道德禮教來教導人民,人民不但能夠知恥,而且能自發地改邪歸正。」老子也說:「最好的治民之道,是有德於民,即使執政者不提自己的德政,人民卻都有德行了。下等的治民之道,是有德於民,卻不斷地宣導自己的德政,深怕人民忘記,這樣人民反而沒有德行了。如果只依靠法令來治理人民,結果是法令越來越繁苛,竊盜罪犯反而越來越多。」太史公司馬遷十分同意孔子和老子的想法,他認為法令不過是為政的工具,並非澄清吏治的根本之道。漢代初年,變嚴刑峻罰為寬簡,法網疏闊的程度,甚至連能夠吞舟的大魚都可以逃脫,然而政治清明,沒有什麼作姦犯科的事情,人民的生活安定。從前的法令可以說非常嚴密,但是各種罪惡偽詐卻紛紛出現。由此可知,治民之道在於教化,而不在於法令。後來「漏網之魚」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比喻僥倖逃脫法網的人,或比喻驚慌逃竄的人。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明公作輔,寧使網漏吞舟,何緣采聽風聞,以為察察之政?」
  2. 明.劉若愚《酌中志.自序》:「今外則網漏吞舟,內則桃僵李代。」
Ref. words漏網之魚
ㄌㄡˋ ㄨㄤˇ ˊ
lòu wǎng zhī yú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