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iom | 殷鑒不遠 |
Bopomofo | ㄧㄣ ㄐㄧㄢˋ ㄅㄨˋ ㄩㄢˇ |
Pinyin | yīn jiàn bù yuǎn |
Interpretation | 殷商滅亡的教訓,近在眼前。語出《詩經.大雅.蕩》。後用「殷鑒不遠」比喻前人的教訓近在眼前,不可不慎。 |
Allusion source | 《詩經.大雅.蕩》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時,殷不用舊。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聽,大命以傾。」文王1>曰:「咨2>!咨女3>殷商4>。人亦有言:『顛沛5>之揭6>,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7>。』殷鑒8>不遠,在夏后之世。」
〔Annotation〕
- 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詳。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文王。
- 咨:表示感嘆的語氣。
- 女:你,通「汝」。
- 殷商:此指紂王。
- 顛沛:偃仆、傾倒。
- 揭:顯露、揭露。
- 撥:破敗、敗壞。
- 鑒:同「鑑」,鏡子。引申為可作為警戒、警惕的事。
|
Allusion description | 《詩經.大雅.蕩》這首詩是周代末年的詩人,借托周代初期的賢君周文王斥責殷商的暴君無道,荒廢政事,不問民間疾苦,用以諷刺勸戒周厲王,同時強調要以商代滅亡的歷史為借鏡,希望君王能及時醒悟。「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的意思就是說:殷人滅夏,近在眼前,殷的子孫引以為戒,今則周人滅殷,殷之亡周人更應引以為戒。後來「殷鑒不遠」被用來比喻前人的教訓近在眼前,不可不慎。 |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
- 《詩經.大雅.蕩》:「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源)
- 《後漢書.卷七○.鄭孔荀列傳.鄭太》:「明公以親德之重,據阿衡之權,秉意獨斷,誅除有罪,誠不宜假卓以為資援也。且事留變生,殷鑒不遠。」
- 《魏書.卷一○○.高句麗列傳》:「璉惑其左右之說,云朝廷昔與馮氏婚姻,未幾而滅其國,殷鑒不遠,宜以方便辭之。」
- 《晉書.卷一○二.劉聰載記》:「昔齊桓公任易牙而亂,孝懷委黃皓而滅,此皆覆車於前,殷鑒不遠。」
- 《舊唐書.卷七一.魏徵列傳》:「若策名得地,則九族蔭其餘輝;委質非人,則一身不能自保。殷鑒不遠,公所聞見。」
- 《資治通鑑.卷五九.漢紀五一.靈帝中平六年》:「明公以親德之重,據阿衡之權,秉意獨斷,誅除有罪,誠不宜假卓以為資援也!且事留變生,殷鑒不遠,宜在速決。」
|
Instructions | Semantic description比喻前人的教訓近在眼前,不可不慎。
Usage category用在「記取教訓」的表述上。
Example
- 雖說是殷鑒不遠,卻仍敵不過人們的善忘。
- 泡沫經濟的殷鑒不遠,我們必須高度警惕,以免重蹈覆轍。
- 過去濫墾土地的結果,造成許多天災,殷鑒不遠,我們還能輕忽環保嗎?
- 去年颱風造成的災情殷鑒不遠,今年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必須做好防颱準備。
- 上次大火殷鑒不遠,消防局應嚴格執行淨空巷道計畫,並擬出確切之時間表。
|
Identification | Ambiguous idiom前車之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Antisense idiom重蹈覆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