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stry of Education《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

Homepage〉Idiom search〉Text〉[抱薪救火]

抱薪救火

Print   Add note
FontSmallMediumLarge Back to search results
Idiom抱薪救火
Bopomofoㄅㄠˋ ㄒㄧㄣ ㄐㄧㄡˋ ㄏㄨㄛˇ
Pinyinbào xīn jiù huǒ
Interpretation抱著木柴去救火,比喻處理事情的方法錯誤,既無法達成目的,反而情勢更為惡劣。比喻用錯方法,而致禍害加深。#語出《戰國策.魏策三》。
△「潑油救火
Allusion source#《戰國策.魏策三》1>
華(陽)軍之戰,魏不勝秦。明年將使段干崇割地而講。孫臣謂魏王曰:「魏不以敗之上割,可謂善用不勝矣,而秦不以勝之上割,可謂不能用勝矣。今處期年乃欲割,是群臣之私而王不知也。且夫欲璽者,段干子也,王因使之割地;欲地者,秦也,而王因使之受璽。夫欲璽者制地,而欲地者制璽,其勢必無魏矣。且夫姦臣固2>皆欲以地事秦3>;以地事秦,譬猶抱薪而救火也,薪不盡則火不止。今王之地有盡,而秦之求無窮,是薪火之說也。」

〔Annotation〕

  1. 典故或見於《淮南子.主術》。
  2. 固:原來、一向。
  3. 秦:戰國時秦國。戰國七雄之一。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地約在今甘肅省天水縣。後於秦孝公時,用商鞅變法圖強。秦王政二十六年統一天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Ref. material〕

《淮南子.主術》
夫水濁則魚噞,政苛則民亂,故夫養虎豹犀象者,為之圈檻,供其嗜欲,適其饑飽,違其怒恚,然而不能終其天年者,形有所劫也。是以上多故則下多詐,上多事則下多態,上煩擾則下不定,上多求則下交爭。不直之於本而事之於末,譬猶揚堁而弭塵,抱薪以救火也。另可參考:《史記.卷四四.魏世家
Allusion description據《戰國策.魏策三》記載:戰國時期,七雄各自稱霸一方。後秦孝公因重用商鞅,變法圖治,國勢轉為強大。秦王一直想將其他六國併吞,統一天下,所以不斷地向各國出兵征伐。魏國在華陽之戰被秦軍打敗,魏國派段干子為代表,打算割地與秦國講和。但是孫臣認為不妥,對魏王說:「那些臣子慫恿您割地給秦國,是要用割地的方式討好秦國,不要入侵魏國。但這個作法對貪婪的秦國是行不通的。拿土地去討好秦國,就有如抱著木柴去救火,木柴沒燒光前,火是不會熄滅的。您的土地有限,秦國的慾望卻無限,總有一天魏國的土地會被秦國併吞的。」魏王雖然覺得孫臣說的很有道理,但還是擔心秦國不悅,仍舊割地討好秦國,最後終於還是被秦國併吞了。後來「抱薪救火」從原文中的「抱薪而救火也」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用錯方法,而致禍害加深。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1. 《戰國策.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猶抱薪而救火也,薪不盡則火不止。今王之地有盡,而秦之求無窮,是薪火之說也。」(源)
  2. 《文子.精誠》:「不治其本而救之於末,無以異於鑿渠而止水,抱薪而救火也。」
  3. 《史記,卷四四,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4. 漢.劉向《說苑.卷九.正諫》:「不絕之於彼而救之於此,譬猶抱薪救火也。」
  5. 《宋史.卷四五.李宗勉列傳》:「或謂其勢強盛,宜於講和,欲出金繒以奉之,是抱薪救火,空國與敵矣。」
Instructions

Semantic description

比喻用錯方法,而致禍害加深。貶義。

Usage category

用在「方法失當」的表述上。

Example

  1. 對方需索無度,如果一味應了他,那我們豈不是在抱薪救火
  2. 他都犯錯了,你還鼓勵他?我不贊同這種抱薪救火的教育方式。
  3. 立委批評金錢外交就如同抱薪救火,對方有所仗恃,當然予取予求了。
  4. 股市都已崩盤了,分析師還在勸投資人繼續加碼,豈不是在抱薪救火
  5. 他都因簽彩券虧空了許多錢,竟還想簽注更多來補救,真是抱薪救火,奇笨無比!
  6. 對於對方的無理要求,我們不能太軟弱,否則無異抱薪救火,只有招來更多的麻煩。
Identification

Ambiguous idiom

火上加油以火救火揚湯止沸

Antisense idiom

釜底抽薪
Ref. words
  1. 抱薪救焚
    ㄅㄠˋ ㄒㄧㄣ ㄐㄧㄡˋ ㄈㄣˊ
    bào xīn jiù fén
    猶「抱薪救火」。見「抱薪救火」條。

    1. 漢.獻帝〈令州郡罷兵詔〉:「丘牆懼于橫暴,貞良化為群惡,此何異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2. 負薪救火
    ㄈㄨˋ ㄒㄧㄣ ㄐㄧㄡˋ ㄏㄨㄛˇ
    fù xīn jiù huǒ
    猶「抱薪救火」。見「抱薪救火」條。

    1. 《韓非子.有度》:「(其臣)又皆釋國法而私其外,則是負薪而救火也,亂弱甚矣。」
    2. 《三國演義》第四三回:「若聽諸葛亮之言,妄動甲兵,此所謂負薪救火也。」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