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理得
Idiom | 心安理得 | |||||||||
---|---|---|---|---|---|---|---|---|---|---|
Bopomofo | ||||||||||
Pinyin | xīn ān lǐ dé | |||||||||
Interpretation | 形容心中坦然無所愧咎,則行事合情合理。※#語或本《論語.陽貨》。 △「問心無愧」 | |||||||||
Allusion description | 「心安理得」這句成語說明做事的時候,如果覺得心中坦然無所愧咎,所做所為就一定可以獲得合理的說解。「心安」是「理得」的前提,心要不安,理就難得。在《論語.陽貨》篇記載了一段孔子學生宰我來向孔子請教「三年之喪」的問題。宰我認為因父母之喪,當子女的要守三年的孝,都不能為禮作樂,禮樂豈不是會因此而失傳?所以他覺得守一年喪應該就夠了。孔子就反問他:父母喪不到三年,當子女的就吃好的,穿好的,心會安嗎?宰我說:「安!」孔子就說:「你要能感到心安,你就去做吧!」孔子認為處事的時候,只要心裡不會覺得不安,就一定可以說解,宰我既然可以覺得心安,當然一定有他的道理存在。一般人都是受到父母三年的褓抱提攜,所以為父母守喪三年,今天宰我認為只要為父母守喪一年就夠了,是以孔子不禁要懷疑宰我年幼時,是不是也和常人一樣,享有父母三年褓抱提攜的恩情。 | |||||||||
Instructions | Semantic description形容行事合情合理,則心中坦然無憾。Usage category用在「坦然無愧」的表述上。Example
| |||||||||
Identification | Ambiguous idiom問心無愧Antisense idiom作賊心虛、問心有愧「心安理得」及「問心無愧」都有自認無過,內心坦然的意思。 「心安理得」側重於行為合理;「問心無愧」側重於不失良知,毫無愧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