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Idiom | 咬文嚼字 |
---|---|
Bopomofo | |
Pinyin | yǎo wén jiáo zì |
Interpretation | 形容在字句上推敲琢磨。※#語或出元.秦夫《剪髮待賓》第二折。後用「咬文嚼字」形容拘泥於文字詮釋而流於見解迂腐、淺陋,亦用於形容好稱引古書以賣弄才學的淵博。 |
Allusion description | 「咬文嚼字」表面的意思就是把文字在口中咬嚼,形容人在字句上推敲琢磨。此語在元雜劇中已常見用,如秦夫的《剪髮待賓》。這齣戲劇是改編自《晉書.陶侃傳》中所載陶母剪髮易錢來招待賓客的故事。劇中除了描寫傳統「母賢子孝」的價值觀,又虛構了一個財主「韓夫人」,由她主動提出要將女兒嫁給陶侃,待陶侃高中狀元後,兩人也終成眷屬。這樣皆大歡喜的劇情安排,反映了元代士人階層與商人階層聯姻,政治權力和巨大財富結合的社會現象。在《剪髮待賓》中,陶侃因知道附近來了一個老學者,便想請至家中招待向他請益,可是家貧無錢,無奈之中,只好寫了「信」字,到財主韓夫人家中典當。韓夫人見陶侃相貌口才不凡,知是可造之材,便將錢給他。陶母知道這件事之後,卻責備陶侃怎麼可以用「信」字去典當換錢,要陶侃去將字贖回。陶侃心裡雖然不願意,但母命難違,只好又去韓家。陶母口中雖然斥責陶侃,心裡也明白陶侃的用意,很想替他招待那位學者。於是等陶侃出門,陶母便剪下一頭長髮拿到街市上賣錢。陶母在街市上賣頭髮時,正好遇見了韓夫人。韓夫人知道陶母痛斥了陶侃一頓的事之後,覺得無法理解,便問道:「不過是一張紙罷了,有什麼好生氣的?」陶母便回答:「陶侃也和你有同樣的想法,認為是我太過分咬文嚼字。但是,不論男女,都必須有了這個『信』字,才能得到別人的敬重,怎麼可以小看它呢?」這裡就用到了「咬文嚼字」。「咬文嚼字」形容拘泥於文字詮釋而流於見解迂腐、淺陋,或用於形容好稱引古書以賣弄才學的淵博。 |
Instructions | 一、Semantic description形容在字句上推敲琢磨。Usage category用在「寫作謹慎」的表述上。Example
二、 Semantic description形容拘泥於文字詮釋而流於見解迂腐、淺陋。Usage category用在「執文害意」的表述上。Example
三、 Semantic description形容好稱引古書以賣弄才學的淵博。Usage category用在「賣弄文才」的表述上。Example
|
Identification | Ambiguous idiom字斟句酌、尋行數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