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容取人(以貌取人)
參考詞語
‧以貌取人音讀與釋義
注 音
漢語拼音
yǐ róng qǔ rén釋 義
義參「以貌取人」。見「以貌取人」條。典 源
此處所列為「以貌取人」之典源。#《韓非子.顯學》
澹臺子羽 1>,君子之容也, 仲尼 2>幾而取之,與處久而行不稱其貌。 宰予 3>之辭,雅而文也,仲尼幾而取之,與處而智不充其辯。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實之聲。
〔註解〕
- 澹臺子羽:即澹臺滅明。西元前512∼?,姓澹臺,名滅明,字子羽。春秋武城人,孔子弟子。
- 仲尼:即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 宰予:西元前522∼前458,字子我,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利口辯辭。曾因白天睡覺,孔子責以朽木不可雕也。
〔典源參考〕
另可參考:《大戴禮記.五帝德》、《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列傳.澹臺滅明》、《孔子家語.子路初見》。書 證
- 《韓非子.顯學》:「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源)
參考詞語
- 以貌取人
注 音
ㄧˇ ㄇㄠˋ ㄑㄩˇ ㄖㄣˊ 漢語拼音
yǐ mào qǔ ré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