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 | 電子書

不寒而慄

參考詞語

‧不寒而冽 ‧不寒而栗

音讀與釋義

注  音

ㄅㄨˋ ㄏㄢˊ ˊ ㄌㄧˋ

漢語拼音

bù hán ér lì

釋  義

「不寒而慄」之「慄」,典源作「栗」。「栗」通「慄」。雖不寒冷仍發抖。形容內心恐懼極至。語本《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列傳.義縱》。

典故說明

「不寒而慄」原作「不寒而栗」。據《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列傳.義縱》載,義縱是西漢武帝時的一個官吏,他執法嚴厲,殺人無數,被司馬遷列為「酷吏」。義縱的姊姊是個醫生,她治好了太后的病,得到太后的寵幸,義縱也從此踏上仕途。因為義縱執法不講情面,替朝廷鏟除了不少地方勢力,所以獲得賞識,官運一帆風順。義縱擔任南陽太守時,都尉寧成掌握關稅大權,所以為所欲為,沒人敢得罪他。義縱知道寧成的惡行後,就決定從此人開始好好整治南陽。寧成也知道義縱的手段強硬,不想得罪他,於是在義縱上任之時,帶領眾人在路旁恭敬地迎接。義縱知道寧成只是想要拉攏自己,就對他不理不睬。上任之後,義縱著手收集寧成犯罪的證據,逮捕寧成,將他家的人全部殺掉,財產也充公,致使當地的兩大富豪孔氏和暴氏,害怕自己的罪行也被義縱揭發,嚇得搬離了南陽。後來義縱又升為定襄太守。該地治安不好,所以義縱一到定襄,先將牢中兩百多名囚犯改判死刑,又將曾前往探監的親友也抓起來,說這些人企圖為犯人開脫,全部處死,一天之內就處死了四百多人。定襄的人民聽到了這個消息後,即使天氣並不冷,竟都害怕得發抖起來。後來「不寒而慄」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內心恐懼極至。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形容內心恐懼極至。

使用類別

用在「驚懼恐慌」的表述上。

例句

  1. 聽說這是一間會讓人不寒而慄的鬼屋。
  2. 看到他那陰森恐怖的表情,真令人不寒而慄
  3. 這部電影的情節真恐怖,令人感到不寒而慄
  4. 一進到凶案現場,殘忍的場面,真令人不寒而慄
  5. 在夜深人靜時聽鬼故事,我真有種不寒而慄的感覺。
  6. 在這荒野的夜晚,聽到狼的嚎叫聲,真令人不寒而慄
  7. 學長講鬼故事時,繪聲繪影,害得我們不寒而慄,幾個人緊縮在一起。
  8. 我只要一想到明天要去面試的事,便不寒而慄,萬一主考官很兇時怎辦?
  9. 這十王殿上的判官爺雕像,怒目赤髯,栩栩如生,令人看了真是不寒而慄
  10. 這座蠟像館陳列著各種恐怖的人像,進入裡面,會讓人有不寒而慄之感。
  11. 我一想到昨天開車差點衝進河裡,脊梁骨不由得產生一陣涼意,叫人不寒而慄

辨  識

近義

毛骨悚然、心驚肉跳、心驚膽跳、魂飛天外、膽戰心驚 

反義

從容自若、無所畏懼、無動於衷

參考詞語

  • 不寒而冽

    注  音

    ㄅㄨˋ ㄏㄢˊ ˊ ㄌㄧㄝˋ

    漢語拼音

    bù hán ér liè

    釋  義

    即「不寒而慄」。見「不寒而慄」條。
    1. 明.袁宏道〈鄭母節行始末〉:「閨門之內,不寒而冽,課子克家有聲,古烈女所載,無以過也。」
  • 不寒而栗

    注  音

    ㄅㄨˋ ㄏㄢˊ ˊ ㄌㄧˋ

    漢語拼音

    bù hán ér lì

    釋  義

    即「不寒而慄」。見「不寒而慄」條。
    1. 《史記.卷一二二》:「是日皆報殺四百餘人。其後郡中不寒而栗,猾民佐吏為治。」
    2. 宋.蘇軾《東坡志林.卷四》:「人而有知也,升是堂者,將見其不遡而僾,不寒而栗。」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