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 | 電子書

異口同聲

參考詞語

‧一口同聲 ‧一口同音 ‧異人同辭 ‧異口一言 ‧異口同喙 ‧異口同詞 ‧異口同辭 ‧異口同音 ‧異喙同辭 ‧異聲同辭 ‧異舌同辭

音讀與釋義

注  音

ˋ ㄎㄡˇ ㄊㄨㄥˊ ㄕㄥ

漢語拼音

yì kǒu tóng shēng

釋  義

不同人的嘴裡說出同樣的話。形容眾人的說法或看法相同。語本《戰國策.齊策一》。

典  源

《戰國策.齊策一》
秦假道韓、魏以攻齊,齊威王使 章子 1>將而應之 2>。與秦 交和而舍 3>,使者數相往來,章子為變其 徽章 4>,以雜秦軍。 候者 5>言章子以齊入秦,威王不應。 頃 6>之間,候者復言章子以齊兵降秦,威王不應。而此者三。有司請曰:「言章子之敗者,異人而同辭。王何不發將而擊之?」王曰:「此不叛寡人明矣, 曷為 7>擊之!」 頃間,言齊兵大勝,秦軍大敗,於是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謝於齊。左右曰:「何以知之?」曰:「章子之母啟得罪其父,其父殺之而埋馬棧之下。吾使章子將也,勉之曰:『夫子之強,全兵而還,必更葬將軍之母。』對曰:『臣非不能更葬先妾也。臣之母啟得罪臣之父。臣之父未教而死。夫不得父之教而更葬母,是欺死父也。故不敢。』夫為人子而不欺死父,豈為人臣欺生君哉?」

〔註解〕

  1. 章子:指匡章,又稱匡子、田章。戰國時齊國名將。
  2. 將而應之:率領軍隊迎戰。將,率領。
  3. 交和而舍:兩軍相對,駐軍紮營。
  4. 徽章:佩戴在身上用以識別的標誌。
  5. 候者:軍中偵察敵情的人。
  6. 頃:不久。
  7. 曷為:何故、為什麼。為,音ㄨㄟˋ

典故說明

「異口同聲」典源作「異人同辭」。《戰國策》為古代史學名著,原作者不詳,由漢朝劉向編訂而成,是記錄東周後期諸國爭戰,縱橫家為君王所擬定的政治主張和外交策略之史書。《戰國策.齊策一》記載了秦軍借道韓、魏兩國去攻打齊國,齊威王因此派章子率兵應戰。當齊軍與秦軍紮營,互相對峙時,使者往來頻繁,於是章子便派部分軍士把徽章換成秦軍的樣子混入秦軍。此時齊國的探子回報説章子帶領齊軍入秦,齊威王聽了之後並沒有什麼反應。接著又有探子回報說章子率齊軍向秦軍投降,齊威王一樣也沒有什麼回應,這樣的狀況發生了好幾次,朝臣就問齊威王說:「不同的探子都一致地説章子敗降了,國君為何不派其他將領發兵擊殺他呢?」齊威王因為堅信章子的忠誠,所以回答説:「章子絕不會背叛我的,為何要派兵擊殺他呢!」過沒多久,就傳來齊軍大獲全勝的捷報。後來「異口同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眾人的說法或看法相同。「異口同聲」較早的書證如《抱朴子.內篇.道意》:「本無至心而諫,怖者異口同聲,於是疑惑,竟於莫敢。」

書  證

  1. 《抱朴子.內篇.道意》:「左右小人,並云不可,阻之者眾,本無至心而諫,怖者異口同聲,於是疑惑,竟於莫敢,令人扼腕發憤者也。」
  2.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眾人異口同聲,讚嘆劉公盛德。」
  3. 《醒世恆言.卷二○.張廷秀逃生救父》:「侯爺見異口同聲,認以為實,連忙起籤,差原捕楊洪等,押著兩名強盜作眼,同去擒拿張權起贓連解。」
  4. 《世宗憲皇帝上諭內閣.卷七○.雍正六年六月》:「大凡内外諸臣之陳奏者,若其事果實,雖一人之言,朕亦信之;若其事不實,雖數百人異口同聲,朕必能察其情偽也。」
  5. 清.張玉書〈蠲免儀真縣坍江田糧碑記〉:「閱數年,而大江南北百城頌徳,異口同聲,咸紀述公績,以志不朽。」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形容眾人的說法或看法相同。

例句

  1. 試吃過後,大家異口同聲認定這款產品的口味最特別。
  2. 今年公司獲利大增,員工們異口同聲地希望可以加薪。
  3. 校長的退休餐會上,教職員們異口同聲,稱讚他是位好校長。
  4. 病蟲害常造成農作物歉收,農民異口同聲地希望政府能幫忙解決。
  5. 面對那個國家無故發動戰爭,各國領袖紛紛異口同聲地加以譴責。

參考詞語

  • 一口同聲

    注  音

    ㄧ ㄎㄡˇ ㄊㄨㄥˊ ㄕㄥ (變) ㄧˋ ㄎㄡˇ ㄊㄨㄥˊ ㄕㄥ

    漢語拼音

    yī kǒu tóng shēng (變) yì kǒu tóng shēng
  • 一口同音

    注  音

    ㄧ ㄎㄡˇ ㄊㄨㄥˊ ㄧㄣ (變) ㄧˋ ㄎㄡˇ ㄊㄨㄥˊ ㄧㄣ

    漢語拼音

    yī kǒu tóng yīn (變) yì kǒu tóng yīn
  • 異人同辭

    注  音

    ˋ ㄖㄣˊ ㄊㄨㄥˊˊ

    漢語拼音

    yì rén tóng cí
  • 異口一言

    注  音

    ˋ ㄎㄡˇ ㄧ ㄧㄢˊ

    漢語拼音

    yì kǒu yī yán
  • 異口同喙

    注  音

    ˋ ㄎㄡˇ ㄊㄨㄥˊ ㄏㄨㄟˋ

    漢語拼音

    yì kǒu tóng huì
  • 異口同詞

    注  音

    ˋ ㄎㄡˇ ㄊㄨㄥˊˊ

    漢語拼音

    yì kǒu tóng cí
  • 異口同辭

    注  音

    ˋ ㄎㄡˇ ㄊㄨㄥˊˊ

    漢語拼音

    yì kǒu tóng cí
  • 異口同音

    注  音

    ˋ ㄎㄡˇ ㄊㄨㄥˊ ㄧㄣ

    漢語拼音

    yì kǒu tóng yīn
  • 異喙同辭

    注  音

    ˋ ㄏㄨㄟˋ ㄊㄨㄥˊˊ

    漢語拼音

    yì huì tóng cí
  • 異聲同辭

    注  音

    ˋ ㄕㄥ ㄊㄨㄥˊˊ

    漢語拼音

    yì shēng tóng cí
  • 異舌同辭

    注  音

    ˋ ㄕㄜˊ ㄊㄨㄥˊˊ

    漢語拼音

    yì shé tóng cí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