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辯同河瀉]

辯同河瀉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辯同河瀉(口若懸河)
注  音ㄅㄧㄢˋ ㄊㄨㄥˊ ㄏㄜˊ ㄒㄧㄝˋ
漢語拼音biàn tóng hé xiè
釋  義義參「口若懸河」。見「口若懸河」條。
典  源此處所列為「口若懸河」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
王太尉1>云:「郭子玄2>語議如懸河3>4>水,注而不竭。」

〔注解〕

  1. 王太尉:王衍(西元246∼311),字夷甫,晉臨沂人。以清談著稱,累官至司徒。西晉亡,投降石勒,後為石勒所殺。
  2. 郭子玄:郭象(西元252∼312),晉河南人。少有才學,好老莊,能清言。東海王越引為太傅主簿。曾為《莊子》作注。
  3. 懸河:傾瀉不止的河水,可指瀑布。
  4. 寫:音ㄒㄧㄝˋ,通「瀉」。

〔參考資料〕

另可參考:《晉書.卷五○.郭象列傳》、晉.裴啟《語林》(據《北堂書鈔.卷九八.談講》引)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口若懸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口若懸河」原作「懸河寫水」。晉朝的郭象是玄學的集大成者,喜好《老》、《莊》,十分有才學,能言善辯,口齒伶俐,曾為《莊子》作注,流傳於後世。在《世說新語.賞譽》中,記載一段太尉王衍對郭象的評語,他說:「郭象說話議論時,就像山上直瀉而下的瀑布,源源不絕的灌注而下,好像永遠不會枯竭的樣子。」後來「口若懸河」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說話滔滔不絕,能言善辯。出現「口若懸河」的書證如宋.趙蕃〈贈耆英見過〉詩四首之一:「髯曾暇能過我,誦詩口若懸河。」
書  證
  1. 《藝文類聚.卷三八.禮部上.祭祀》引南朝梁.徐悱妻劉氏〈祭夫文〉:「惟君德爰禮智,才兼文雅,學比山成,辯同河瀉。」
參考詞語口若懸河
ㄎㄡˇ ㄖㄨㄛˋ ㄒㄩㄢˊ ㄏㄜˊ
kǒu ruò xuán hé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