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叛親離
參考詞語
‧眾散親離 ‧親離眾叛音讀與釋義
注 音
漢語拼音
zhòng pàn qīn lí釋 義
眾人反叛,親信背離。形容不得人心,處境孤立。語出《左傳.隱公四年》。△「玩火自焚」、「治絲而棼」
典故說明
據《左傳.隱公四年》載,春秋時代,衛國公子州吁(ㄒㄩ)殺了自己的哥哥桓公想要自立為君。由於多數的大臣百姓不贊成他弒兄奪位的行為,所以州吁打算出兵攻伐與衛國有世怨的鄭國,希望能藉此提高自己的威望。恰巧當時宋國殤公即位,鄭國收留了從宋國出奔的公子馮,並且想要用武力送他回國為君。州吁便以此為名,聯合宋、陳、蔡等國出兵攻打鄭國。四國的大軍於是開到了鄭國,把首都的東門團團包圍,連續打了五日都沒辦法攻下,只好無功而返。魯隱公就此事問他的大夫眾仲:「你覺得州吁的計謀最後會得逞嗎?」眾仲回答:「我只聽過以德服人,沒聽過以戰亂為手段可以讓人心悅誠服。以亂服人,就像要整理絲線卻不先找出頭緒,只會讓情況愈來愈糟。州吁這個人仗著強大的武力進行殘忍的征伐,總有眾人反叛,親信背離的一日,他的計謀顯然難以得逞。」後來,四國聯軍又再次出兵攻鄭,取得了勝利,但州吁並未因此而獲得百姓的愛戴,反而在不久後就被殺了,果真應驗了眾仲的預言:「眾叛親離,難以濟矣。」「眾叛親離」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被用來形容不得人心,處境孤立。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形容不得人心,處境孤立。使用類別
用在「失道無助」的表述上。例句
- 你再這樣我行我素,遲早會眾叛親離。
- 為政者倒行逆施,最後總是落得眾叛親離的下場。
- 商朝紂王暴虐無道,以致眾叛親離,終於走上被迫自焚而亡之途。
- 他因處事不公而陷入眾叛親離的危機,完全是咎由自取,無可同情。
- 我原來的老闆就是剛愎自用,才會眾叛親離,最後公司只好關門大吉。
辨 識
反義
眾星拱月、眾望所歸、歸之若水參考詞語
- 眾散親離
注 音
ㄓㄨㄥˋ ㄙㄢˋ ㄑㄧㄣ ㄌㄧˊ 漢語拼音
zhòng sàn qīn lí釋 義
猶「眾叛親離」。見「眾叛親離」條。- 《晉書.卷一二三》:「淮南之敗,眾散親離,而垂侍衛聖躬,誠不可忘。」
- 親離眾叛
注 音
ㄑㄧㄣ ㄌㄧˊ ㄓㄨㄥˋ ㄆㄢˋ 漢語拼音
qīn lí zhòng pàn釋 義
猶「眾叛親離」。見「眾叛親離」條。- 《晉書.卷一二二》:「史臣曰:『尋而耄及政昏,親離眾叛,瞑目甫爾,釁發蕭牆。』」
- 唐.陸贄〈議汴州逐劉士寧事狀〉:「劉士寧昏荒暴慢,惡貫久盈,聖情愛人,久為含忍,親離眾叛,自取奔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