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 | 電子書

牽強附會

參考詞語

‧傅會牽合 ‧牽合附會 ‧牽湊附會

音讀與釋義

注  音

ㄑㄧㄢ ㄑㄧㄤˇ ㄈㄨˋ ㄏㄨㄟˋ

漢語拼音

qiān qiǎng fù huì

釋  義

比喻生拉硬扯,勉強湊合。語本宋.鄭樵〈通志總序〉。
△「穿鑿附會」

典故說明

「牽強附會」原作「牽合附會」,典故出自〈通志總序〉。《通志》是宋代鄭樵所寫的一部講典章制度的政書,他在該書的序裡提到:自然現象變化多端,人間的福禍也都難以測知,人如何能將某些純屬於自然現象的變異,與人世福禍連繫起來?且必然視為是福禍降生的癥兆呢?然後代史官卻都好將此種自然現象與人事變化結合起來解讀,西漢時候的董仲舒尤其是如此,如《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下》:「(魯襄公)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為禮義將大滅絕之象也。時吳子好勇,使刑人守門,……後閽戕吳子。」對於《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日有食之」這條資料,董仲舒將「日食」這種自然現象,視為是「禮義將大滅絕之象也」,後來更舉出襄公二十九年時,吳子餘祭死於守門者之手來加以證明。像這種情形,鄭樵即認為是「牽合附會」,沒有道理的。後來「牽強附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生拉硬扯,勉強湊合的情形。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生拉硬扯,勉強湊合。

使用類別

用在「強合硬湊」的表述上。

例句

  1. 這明明就是兩件事,你怎麼可以牽強附會地混為一談呢?
  2. 考據、驗證都是必要的工作,為的就是避免牽強附會地推論。
  3. 這樣的內容安排,過於牽強附會,讀者一定會覺得不合邏輯的。
  4. 這種牽強附會的解釋,根本與事實有著很大的出入,很難令人接受。
  5. 你這個理由真的太牽強附會,連我們都說服不了,又如何使別人信服呢?
  6. 稗官野史常雜入不少與史實不符的人物與事件,牽強附會而成,不可完全當真。

辨  識

近義

生拉硬拽、生搬硬套、穿鑿附會、郢書燕說

反義

言之有理、言之鑿鑿、實事求是
「穿鑿附會」及「牽強附會」都有勉強解釋的意思。
「穿鑿附會」側重於將不合理的事強加解釋;「牽強附會」側重於將不相干的事強加湊合。
穿鑿附會牽強附會辨似例句
這個傳聞的主人翁本是個正常人,只因行事較為隱祕,竟被為吃人的妖怪。
這明明就是兩件事,你怎麼可以地混為一談呢?

參考詞語

  • 傅會牽合

    注  音

    ㄈㄨˋ ㄏㄨㄟˋ ㄑㄧㄢ ㄏㄜˊ

    漢語拼音

    fù huì qiān hé

    釋  義

    猶「牽強附會」。見「牽強附會」條。
    1. 宋.魏了翁〈跋胡復半埜詩稿〉:「自(離騷)作,而文辭之士與世之以聲律為文者,傅會牽合,始與事不相儷,文人才士習焉而不之察也。」
  • 牽合附會

    注  音

    ㄑㄧㄢ ㄏㄜˊ ㄈㄨˋ ㄏㄨㄟˋ

    漢語拼音

    qiān hé fù huì

    釋  義

    猶「牽強附會」。見「牽強附會」條。
    1. 宋.鄭樵〈通志總序〉:「董仲舒以陰陽之學倡為此說,本於《春秋》,牽合附會。歷世史官自愚其心目,俛首以受籠罩而欺天下。」
    2. 《明史.卷一九一》:「然其牽合附會,眩於名實,苟不辨而絕之,殆將為後世禍矣。」
  • 牽湊附會

    注  音

    ㄑㄧㄢ ㄘㄡˋ ㄈㄨˋ ㄏㄨㄟˋ

    漢語拼音

    qiān còu fù huì

    釋  義

    猶「牽強附會」。見「牽強附會」條。
    1. 清.賀裳《載酒園詩話.卷一》:「杜《千家註》有佳者,亦有牽湊附會者,漫摘數條。」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