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蒸日上
參考詞語
‧蒸蒸日盛音讀與釋義
注 音
漢語拼音
zhēng zhēng rì shàng釋 義
一天一天興盛發展,形容事物不斷地進步發展。※語或出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初筆.卷一三.世宗停止浙江鄉會試》。△「隆隆日上」
典 源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初筆.卷一三.世宗停止浙江鄉會試》〔註解〕
- 省愆:音ㄒㄧㄥˇ ㄑㄧㄢ,反省過失。愆,過錯。。
- 丕變:重大改變。丕,大。
- 澆漓:人情、風俗淡薄。
- 涵濡:比喻承受德澤之浸漬潤澤。
典故說明
「蒸蒸日上」的「蒸蒸」原作「烝烝」,見於《詩經.魯頌.泮水》:「烝烝皇皇,不吳不揚。」是興盛發展的意思。「蒸蒸日上」這句話則見用於陳康祺的《郎潛紀聞》。陳康祺(西元1840∼?),清浙江鄞縣人,字均堂。同治十年進士,累官刑部員外郎。後任江蘇昭文知縣。罷官後家居蘇州,熟諳清代掌故。所著《郎潛紀聞》是一部取材豐富、內容廣泛的史料筆記,為陳康祺利用公餘閒暇時間寫成,書中內容多輯錄清代的軼事、風土民情,可補充正史的不足之處,對於研究清代的歷史提供了不少珍貴的資料。在〈世宗停止浙江鄉會試〉一節中,記述了雍正四年的時候,因為浙江人查嗣庭、汪景祺的詩文有悖逆朝廷之意,皇帝認為浙江一帶民風惡劣,於是下令禁止浙江士人參加各級科舉考試。這樣的情形持續兩年之後,李衛、王國棟、王蘭生等人上奏表示:浙江一帶的士子已經反省自己的過錯,風氣完全改變,正在不斷地進步發展之中,請皇帝下詔讓浙江士子恢復參加科舉。原文中「蒸蒸日上」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事物不斷地進步發展。書 證
-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初筆.卷一三.世宗停止浙江鄉會試》:「前後三年,澆漓盡革,況今涵濡聖澤幾二百年,宜風氣蒸蒸日上也。 」(源)
- 《官場現形記》第五二回:「再加以令岳大人的聲望,罩在那裡;你世兄又是槃槃大才,調度有方;還怕不蒸蒸日上嗎?」
- 清.劉坤一〈致軍機處書〉:「朗軒中丞勵精圖治,已有蒸蒸日上之象。鎮安小有風鶴之驚,旋即平定。」
- 《孽海花》第一一回:「不過夫子雖有了這個學說,卻是紙上空談,不能實行,倒是現在歐洲各國,民權大張,國勢蒸蒸日上,可見夫子春秋的宗旨,是不差的了。」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形容事物不斷地進步發展。使用類別
用在「順利進展」的表述上。例句
- 在他多年的經營下,公司的業績不斷蒸蒸日上,財源滾滾。
- 張校長到任後,致力於培養校園讀書風氣,校務蒸蒸日上。
- 公司全體員工都深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生意一定會蒸蒸日上。
- 因為這家餐廳親切的服務態度,吸引不少顧客光臨,生意蒸蒸日上。
- 看著公司蒸蒸日上的成果,想起草創時期的艱辛,劉老闆不禁感到欣慰。
辨 識
近義
方興未艾、如日方升反義
江河日下、每況愈下參考詞語
- 蒸蒸日盛
注 音
ㄓㄥ ㄓㄥ ㄖˋ ㄕㄥˋ 漢語拼音
zhēng zhēng rì shèng釋 義
猶「蒸蒸日上」。見「蒸蒸日上」條。- 清.秋瑾〈中國女報發刊辭〉:「自茲以後,行見東瀛留學界,蒸蒸日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