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 | 電子書

等量齊觀

參考詞語

‧齊量等觀

音讀與釋義

注  音

ㄉㄥˇ ㄌㄧㄤˋ ㄑㄧˊ ㄍㄨㄢ

漢語拼音

děng liàng qí guān

釋  義

不分輕重,一律同等看待。※#語或出清.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三.劉仲尹參涪翁得法》。
△「相提並論」

典  源

※#清.況周頤1>《蕙風詞話.卷三.劉仲尹參涪翁得法》2>
元遺山3>為劉龍山仲尹4>5>小傳云:「詩樂府俱有蘊藉6>,參涪翁7>而得法者也。」蒙8>則以謂學涪翁而意境稍變者也。嘗以林木佳勝比之。涪翁信能鬱蒼聳秀,其不甚經意處,亦復老幹枒杈,第無醜枝,斯其所以為涪翁耳。龍山蒼秀,庶幾近似。設令為枒杈,必不逮遠甚。或帶煙月而益韻,託雨露而成潤,意境可以稍變,然而烏可9>等量齊觀也。

〔註解〕

  1. 況周頤:字夔笙,號蕙風,著有《蕙風詞話》一書。書中,他認為填詞重在抒寫性情襟抱,並以沉著渾厚的宋詞為規範,偏重在氣格和意境。書中並評論古人的詞,兼及記事和考証。
  2. 典故或見於清.周中孚《鄭堂札記》卷五。
  3. 元遺山:元好問(西元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金秀容人。系出元魏,七歲能詩,興定三年進士,官至尚書省左司員外郎,金亡不仕。古文繼承韓柳,結構嚴密。詩主風骨,反對浮艷。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
  4. 劉龍山仲尹:劉仲尹,字致君,號龍山,金蓋州人,生卒年不詳。能作詩。
  5. 譔:音ㄓㄨㄢˋ,著述。
  6. 蘊藉:含蓄不外露。
  7. 涪翁:黃庭堅(西元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宋分寧人。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合稱蘇門四學士。工詩,為江西詩派的開創人,並擅行、草書。涪,音ㄈㄨˊ
  8. 蒙:無知者。此處為況周頤自謙之詞。
  9. 烏可:怎可。

〔典源參考〕

清.周中孚《鄭堂札記》卷五
王弇州之才,十倍李滄溟,當上與北地、信陽鼎立。若李滄溟者,諸體俱少完善,惟七絕差勝,祇堪與謝四溟之五律等量齊觀。

典故說明

「等量齊觀」的「等」、「齊」都有等同、相同的意思,所以這句成語就有一齊、同等看待的意思。清代況周頤在《蕙風詞話.卷三.劉仲尹參涪翁得法》中表明,他並不完全贊同元好問說劉仲尹詩學習黃庭堅而得法這個論點,以為只是學涪翁而意境稍變而已。文中就用了這句成語。況周頤認為劉氏雖然是學法於黃庭堅,但兩人詩中的境界則大不相同。好比林木佳勝,黃庭堅的詩能夠鬱蒼聳秀,即便不經意的地方,也像老幹杈枒一樣,沒有一根醜枝。而劉仲尹的詩蒼秀大概可以與黃庭堅相似,但在不經意處的杈枒,則不及庭堅遠甚!這就好像兩人同樣寫景,有一個添加了朦朧明月來增加韻味,補寫了雨露而轉具濕潤的感受。對詞的意境可以稍作改變,但怎麼可以說兩個人的作品不分上下,同等看待呢?

書  證

  1. 清.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三.劉仲尹參涪翁得法》:「龍山蒼秀,庶幾近似。設令為枒杈,必不逮遠甚。或帶煙月而益韻,託雨露而成潤,意境可以稍變,然而烏可等量齊觀也。」(源)
  2. 清.周中孚《鄭堂札記》卷五:「若李滄溟者,諸體俱少完善,惟七絕差勝,祇堪與謝四溟之五律等量齊觀。」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不分輕重,一律同等看待。

使用類別

用在「同等對待」的表述上。

例句

  1. 雞鶩與鳳雛,豈能等量齊觀
  2. 天地間事物本來就參差不齊,怎麼可以等量齊觀呢?
  3. 這兩篇論文雖然性質相似,但析論功力不同,怎能等量齊觀
  4. 這幾種作法可能導致的結果不同,當然要審慎評估,絕不能等量齊觀
  5. 這兩樣東西雖然看起來差不多,但材質不同,是不能等量齊觀的。
  6. 做事要懂得分輕重緩急、先後次序,不能一律等量齊觀,全部混淆在一起。
  7. 甲乙兩人的成績相差那麼遠,怎麼可能等量齊觀,一律敘獎,這是很不公允的。

辨  識

近義

一視同仁、比量齊觀、相提並論

反義

另眼相看、另當別論
「等量齊觀」及「相提並論」都有同等對待的意思。
「等量齊觀」側重於不分事物之間的差異;「相提並論」側重於事物的並列比較。
等量齊觀相提並論辨似例句
做事要懂得分輕重緩急、先後次序,不能一律,全部混淆在一起。
我們職棒發展的歷史太短,無法與美、日等國

參考詞語

  • 齊量等觀

    注  音

    ㄑㄧˊ ㄌㄧㄤˋ ㄉㄥˇ ㄍㄨㄢ

    漢語拼音

    qí liàng děng guān

    釋  義

    猶「等量齊觀」。見「等量齊觀」條。
    1. 《聊齋志異.卷九》:「子安弋獲心切,故狐戲之。然當其心滿意足時,何知為戲?齊量等觀,則詞林諸公,安非出於造物之戲也?世事種種色色,不必認真。」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