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 | 電子書

見利忘義

參考詞語

‧好利忘義 ‧昧利忘義 ‧見利忘害

音讀與釋義

注  音

ㄐㄧㄢˋ ㄌㄧˋ ㄨㄤˋ ˋ

漢語拼音

jiàn lì wàng yì

釋  義

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語出《漢書.卷四一.樊噲等列傳》。
△「利令智昏」、「見利忘親」

典故說明

漢高祖過世後,即位的惠帝生性懦弱,由母親呂后掌握政權,其間殘害劉氏親屬,大力提拔呂氏宗親。呂后一死,宰相陳平和太尉周勃,想趁機剷除呂氏外戚的勢力,但是周勃一直無法順利入主當時由呂祿掌管的北軍。陳平和周勃知道酈寄和呂祿是好友後,就挾持酈寄的父親酈商,要他騙呂祿出遊,酈寄沒辦法,只好答應。周勃入據北軍後,先誅殺呂祿,接著一一剷除朝中呂氏勢力,使得漢文帝順利的繼位。班固在《漢書》中記載這則歷史事件,並且做下評論:漢文帝時,天下人都認為酈寄不顧道義,出賣朋友。但酈寄會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救父親,一方面為了國家的安定,不能說他出賣朋友,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後來「見利忘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貶義。

使用類別

用在「貪財圖利」的表述上。

例句

  1. 做人要講義氣,不能見利忘義
  2. 你這樣見利忘義,沒人敢和你做朋友。
  3. 見利忘義的人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
  4. 他一向見利忘義,貪汙、收賄樣樣都來。
  5. 他雖然很能幹,但見利忘義,得小心提防。
  6. 只要有錢,這個見利忘義的小人什麼都肯做。
  7. 這個見利忘義的人,你還跟他合作,哪天被出賣了都不知道。

辨  識

近義

利令智昏、利慾薰心、財迷心竅、臨財苟得

反義

仗義疏財、見利思義、輕財好義、臨財不苟
「利令智昏」及「見利忘義」都有因私利而做了錯誤事情的意思。
「利令智昏」側重於被利慾所誘而做出不理智的行為;「見利忘義」側重於為了利益而不顧道義。
利令智昏見利忘義辨似例句
他坦承自己是一時,才會盜用公款。
做人要講義氣,不能

參考詞語

  • 好利忘義

    注  音

    ㄏㄠˋ ㄌㄧˋ ㄨㄤˋ ˋ

    漢語拼音

    hào lì wàng yì

    釋  義

    喜好私利而遺忘正義。見「見利忘義」條。
    1. 宋.洪邁《夷堅志三志辛.卷一》:「及對局,既有勝矣,思行太過,失應一著,遂變捷為敗,索手而出。乃知非分財物,不容妄享。好利忘義之徒,可以內省也。」
    2. 《三國演義.第一○回》:「陶謙乃仁人君子,非好利忘義之輩;尊父遇害,乃張闓之惡,非謙罪也。」
  • 昧利忘義

    注  音

    ㄇㄟˋ ㄌㄧˋ ㄨㄤˋ ˋ

    漢語拼音

    mèi lì wàng yì

    釋  義

    即「見利忘義」。見「見利忘義」條。
    1. 《太平廣記.卷三二五》:「吾喘唾乏氣,舉門戶以相託,如何昧利忘義,結婚微族?」
  • 見利忘害

    注  音

    ㄐㄧㄢˋ ㄌㄧˋ ㄨㄤˋ ㄏㄞˋ

    漢語拼音

    jiàn lì wàng hài

    釋  義

    見到利益就忘了災禍。見「見利忘義」條。
    1. 《藝文類聚.卷七四》:「燕昭之賢,齊頃之德也,長驅馳逐,見利忘害,輕敵寡備,所喪彌大。」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