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離失所
參考詞語
‧失所流離 ‧流寓失所 ‧流移失所音讀與釋義
注 音
漢語拼音
liú lí shī suǒ釋 義
「流離」,流亡離散。◎語出《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失所」,無處安身。#語出漢.李陵〈與蘇武〉詩三首之一。「流離失所」形容轉徙離散,無處安身。△「百六之會」、「陽九之阸」、「顛沛流離」
典故說明
「流離失所」係由「流離」及「失所」二語組合而成。「流離」是出自《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先是貶抑外族,開啟戰端;之後又一味仿古,更改既有的制度法令,一時間天下動蕩不安。在位末年,因遇到乾旱,穀物歉收,使得百姓生活陷入困境,造成幾十萬流民轉入關中,對此王莽下詔為自己辯護說:自己因為遭到厄運,連帶作物遭受霜害和蝗災,以致連年災荒,又有外族侵犯,盜賊群起,結果造成百姓流亡離散。
「流離」的典源又見《漢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蒯通》、《漢書.卷八三.薛宣朱博傳.薛宣》。〈蒯通傳〉內容則是表述謀士蒯(ㄎㄨㄞˇ)通為齊王韓信分析天下局勢,說到劉邦和項羽相爭多年,造成人民慘死,流亡離散荒野。因而建議齊王韓信發揮手握重兵的影響力,進而與楚、漢三足鼎立。〈薛宣傳〉內容則是表述漢成帝責備薛宣在六年宰相任內,怠忽職守,導致國家穀倉空虛,使得百姓挨餓,流亡離散各地,幾萬人因此生病而死。
「失所」則是出自漢.李陵〈與蘇武〉詩。漢武帝時,將軍李陵以五千步兵和匈奴十餘萬人對抗,戰到最後,不敵匈奴,只好投降。家人受到連累,全部被處死,從此他便留在匈奴,到死都沒有回到漢朝。這期間,奉命出使匈奴而被拘留的蘇武,和他結為好友。蘇武回漢朝時,李陵寫了三首〈與蘇武〉詩,訴說與知心的朋友分別,難再相見的心情。其中,用「雲被風吹得四處飄蕩,失去了居所」來形容自己飄零的身世和朋友從此分隔兩地的無奈。後來「流離」和「失所」被合用成「流離失所」,用來形容轉徙離散,無處安身。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形容轉徙離散,無處安身。使用類別
用在「困頓漂泊」的表述上。例句
- 政府將流離失所的災民安頓在組合屋中。
- 要不是因為天災地變,有誰願意流離失所呢?
- 這場戰爭要是真的爆發,必有成千上萬的人會流離失所。
- 災變過後首要做的事是安頓災民,不要讓他們流離失所。
- 當年戰禍連年,不知有多少家庭被迫遠走他鄉,流離失所。
- 兩交戰國邊境擁入大批流離失所的難民,讓聯合國官員十分頭痛。
辨 識
近義
顛沛流離反義
安居樂業「顛沛流離」及「流離失所」都有流亡離散、到處遷徙的意思。
「顛沛流離」側重於生活困頓受挫;「流離失所」重於無安身之處。
顛沛流離 | 流離失所 | 辨似例句 |
---|---|---|
○ | ㄨ | 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從此可以結束~的生活。 |
ㄨ | ○ | 災變過後首要做的事是安頓災民,不要讓他們~。 |
參考詞語
- 失所流離
注 音
ㄕ ㄙㄨㄛˇ ㄌㄧㄡˊ ㄌㄧˊ 漢語拼音
shī suǒ liú lí釋 義
即「流離失所」。見「流離失所」條。- 清.湯斌〈飢民望賑其迫先動帑買米疏〉:「起瘡痍於衽席,不致失所流離矣。」
- 流寓失所
注 音
ㄌㄧㄡˊ ㄩˋ ㄕ ㄙㄨㄛˇ 漢語拼音
liú yù shī suǒ釋 義
即「流離失所」。見「流離失所」條。- 元.蘇天爵《元朝名臣事略.卷七》:「北渡後,名士多流寓失所,知公好賢樂善,偕來游依。」
- 流移失所
注 音
ㄌㄧㄡˊ ㄧˊ ㄕ ㄙㄨㄛˇ 漢語拼音
liú yí shī suǒ釋 義
即「流離失所」。見「流離失所」條。- 《清史稿.卷五》:「自後有流移失所甘心投誠者,有司禮送京師,加恩畜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