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拔弩張
參考詞語
‧弩張劍拔 ‧拔刃張弩音讀與釋義
注 音
漢語拼音
jiàn bá nǔ zhāng釋 義
(一)劍已拔出,弓已上弦,是搏鬥就要開始的現象。形容形勢緊張或聲勢逼人。語本《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一觸即發」、「兵接弩張」
(二)形容書法筆力雄健。語出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
典故說明
- 「劍拔弩張」原作「拔刃張弩」。新朝地皇三年時,劉歆因為二個兒子、女兒和門人被王莽殺害,非常傷心,又害怕自己可能大禍臨頭,於是與王涉、大司馬董忠共謀兵變。但劉歆迷信天意,告訴眾人要等掌理戰事的太白星出現,才能舉兵,以致錯失先機。地皇四年,孫伋、陳邯向王莽密告劉歆將要謀反,王莽急召劉歆等入朝。盤問後,下令將劉歆等叛臣下獄。董忠欲拔劍自殺,這時侍中王望看到這種情形,就大聲嚷嚷說:「大司馬要造反了!」於是董忠馬上就被護衛殺死。因為董忠是輔國重臣,王涉是王莽叔父王根之子,劉歆則是與王莽有幾十年情誼的舊臣,因此王莽不願讓此事傳開,導致內亂。所以當其他將領率領大軍趕至時,大批兵士都拔出劍,弓也上弦,形勢十分緊張。更始將軍史諶告訴大家說:「大司馬董忠得了急性的瘋病,已經把他殺了,現在沒事了,大家可以收兵了。」眼見董忠已死,劉歆、王涉也只有自殺,這場密謀已久的兵變也就這麼失敗了。後來「劍拔弩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形勢緊張或聲勢逼人。
- 南朝梁.袁昂在《古今書評》一書中,評論許多書法家的筆法。其中韋誕是三國魏著名的書法家和製墨家。他寫的「章草」已臻成熟,有草聖之稱。袁昂認為韋誕的筆法:「如龍威虎振,劍拔弩張。」意思就是說韋誕的書法,就像龍盤繞著,虎振奮欲起,筆力雄健。像劍已拔出,弓已張開,筆勢豪放。後來「劍拔弩張」被用來形容書法筆力雄健。
用法說明
一語義說明
形容形勢緊張或聲勢逼人。使用類別
用在「危急緊迫」的表述上。例句
- 雙方就這樣劍拔弩張地對峙著,誰也不肯先讓步。
- 他突如其來的一個笑話,緩和了室內劍拔弩張的氣氛。
- 兩國各在邊境上部署重兵,形勢劍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
- 他們怒目相視,誰也不讓誰,現場形成了劍拔弩張的緊張局面。
二
語義說明
形容書法筆力雄健。使用類別
用在「筆力強勁」的表述上。例句
- 這匾額上「天地正氣」四個大字寫得真是劍拔弩張,氣派非凡。
- 屋子裡擺設雖然精潔,一幅掛在中堂的對聯卻是呈現著劍拔弩張的氣勢,透露著主人不凡的胸襟。
辨 識
近義
一觸即發、箭在弦上反義
心平氣和、相安無事「一觸即發」及「劍拔弩張」都可用來形容形勢非常緊張。
「一觸即發」衝突隨時會發生,側重於形容局勢的緊繃;「劍拔弩張」已在備戰狀態,側重於形容氣勢的逼人。
一觸即發 | 劍拔弩張 | 辨似例句 |
---|---|---|
○ | ㄨ | 這場貿易戰,大有~之勢。 |
ㄨ | ○ | 雙方就這樣~地對峙著,誰也不肯先讓步。 |
參考詞語
- 弩張劍拔
注 音
ㄋㄨˇ ㄓㄤ ㄐㄧㄢˋ ㄅㄚˊ 漢語拼音
nǔ zhāng jiàn bá釋 義
即「劍拔弩張」。見「劍拔弩張」(一)。- 明.豐坊《真賞齋賦》:「弩張劍拔,虎跳龍盤。」
- 清.范鍇《漢口叢談.卷三》:「意自飛揚,恍若弩張劍拔;思無停滯,還同雨濺風摶。」
- 拔刃張弩
注 音
ㄅㄚˊ ㄖㄣˋ ㄓㄤ ㄋㄨˇ 漢語拼音
bá rèn zhāng nǔ釋 義
猶「劍拔弩張」。見「劍拔弩張」(一)。- 《漢書.卷九九下》:「省中相驚傳,勒兵至郎署,皆拔刃張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