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 | 電子書

怙惡不悛

參考詞語

‧怙惡不改 ‧諱惡不悛 ‧長惡不悛

音讀與釋義

注  音

ㄏㄨˋ ˋ ㄅㄨˋ ㄑㄩㄢ

漢語拼音

hù è bù quān

釋  義

怙,憑恃。悛,悔改。「怙惡不悛」指人作惡多端,不肯悔改。語本《左傳.隱公六年》。

典故說明

「怙惡不悛」原作「長惡不悛」。據《左傳.隱公六年》載,春秋時,結鄰的陳、鄭二國時常發生爭端而彼此交惡。後來鄭國曾提出請求,希望能夠與陳國和平共處。當時,陳桓公弟五父認為廣結善緣是國家的重要施政方針,因此建議接受講和。但陳桓公卻認為宋、衛國才是難以對付的敵手,鄭國算不了什麼,就拒絕接受鄭國的講和。結果在陳桓公六年五月時,鄭國入侵陳國,陳國大敗,被擄去許多財物及俘虜。對於這樣失敗的結果,當時的人便加以評論說:「善不可丟失,惡不可滋長。」陳桓公因為不廣結善緣,讓惡因滋長蔓生而不知悔改,隨之而來的便是自取禍害。後來「怙惡不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人作惡多端,不肯悔改。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指人作惡多端,不肯悔改。貶義。

使用類別

用在「毫不悔改」的表述上。

例句

  1. 對那些怙惡不悛的累犯,定要嚴懲不貸!
  2. 知過能改,善莫大焉;怙惡不悛,終遭天譴!
  3. 一個人如果怙惡不悛,繼續為非作歹,終將自取滅亡。
  4. 這些飆車族如果怙惡不悛,繼續胡鬧,必將受到法律的懲處。
  5. 這些歹徒壞事作盡,完全沒有悔意,可以說是怙惡不悛,豈容寬恕?

辨  識

近義

執迷不悟

反義

改邪歸正、改過自新、改過遷善、洗心革面、痛改前非、翻然悔悟

形音辨誤

悛,音ㄑㄩㄢ。悔改。不可寫作「俊」。

參考詞語

  • 怙惡不改

    注  音

    ㄏㄨˋ ˋ ㄅㄨˋ ㄍㄞˇ

    漢語拼音

    hù è bù gǎi

    釋  義

    即「怙惡不悛」。見「怙惡不悛」條。
    1. 《封神演義.第八二回》:「豈得怙惡不改,又率領群仙布此惡陣?」
  • 諱惡不悛

    注  音

    ㄏㄨㄟˋ ˋ ㄅㄨˋ ㄑㄩㄢ

    漢語拼音

    huì è bù quān

    釋  義

    猶「怙惡不悛」。見「怙惡不悛」條。
    1. 《後漢書.卷四三》:「昔秦政煩苛,百姓土崩,陳勝奮臂一呼,天下鼎沸,而面諛之臣,猶言安耳。諱惡不悛,卒至亡滅。」
  • 長惡不悛

    注  音

    ㄓㄤˇ ˋ ㄅㄨˋ ㄑㄩㄢ

    漢語拼音

    zhǎng è bù quān

    釋  義

    猶「怙惡不悛」。見「怙惡不悛」條。
    1. 《左傳.隱公六年》:「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
    2. 《舊唐書.卷一一八》:「代宗寬仁明恕,審其所由,凡累年,載長惡不悛,眾怒上聞。」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