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 | 電子書

九流三教(三教九流)

參考詞語

‧三教九流

音讀與釋義

注  音

ㄐㄧㄡˇ ㄌㄧㄡˊ ㄙㄢ ㄐㄧㄠˋ

漢語拼音

jiǔ liú sān jiào

釋  義

義參「三教九流」。見「三教九流」條。

典  源

此處所列為「三教九流」之典源。
  1. 「三教」:※《周書.卷五.武帝紀上》
    十二月癸巳, 集群臣及 沙門 1>、 道士 2>等,帝升高座,辨釋三教先後,以儒教為先,道教為次,佛教為後。 以大將軍、樂川公赫連達為柱國。詔曰:「尊年尚齒,列代弘規,序舊酬勞,哲王明範。朕嗣承弘業,君臨萬邦,驅此兆庶,寘諸仁壽。軍民之間,年多耆耋,眷言衰暮,宜有優崇。可頒授老職,使榮霑邑里。」戊午,聽訟於正武殿,自旦及夜,繼之以燭。

    〔註解〕

    1. 沙門:胡語音譯名。梵語作 sramana。在印度泛指出家修苦行、禁欲、或因宗教的理由而以乞食為生的人。在中國則專指佛教的出家人。
    2. 道士:指信奉道教的人。
  2. 「九流」:《漢書.卷一○○.敘傳下》
    虙羲畫卦,書契後作,虞、夏、商、周,孔纂其業,篹《書》刪《詩》,綴《禮》正《樂》,彖系大《易》,因史立法。 六學既登,遭世罔弘,群言紛亂,諸子相騰。 秦 1>人是滅, 漢 2>修其缺, 劉向 3>司籍,九流以別。爰著目錄,略序洪烈。 述〈藝文志〉第十。

    〔註解〕

    1. 秦:朝代名。西元前248∼前207。戰國時秦滅六國後,秦王政統一天下,建都咸陽,實行中央集權。因秦始皇專制獨裁,二世皇帝殘暴不仁,致使六國遺民紛紛起兵抗暴,後為劉邦所滅。
    2. 漢:朝代名。西元前206∼西元220。自漢高祖劉邦滅秦起,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被曹丕篡位而亡,共歷時四百年餘之久。因其間曾被王莽篡奪,後劉秀又將王莽消滅,重建漢室,故史稱漢光武帝劉秀以前為「前漢」,以後為「後漢」。
    3. 劉向:西元前77∼前6,字子政,本名更生,漢沛縣人。高祖弟楚元王劉交的第四代孫。元帝時為中壘校尉,後因權臣專政,被廢十多年。成帝時,改名為向,任光祿大夫,校閱經傳諸子詩賦等書籍,撰成《別錄》一書,為最早的圖書目錄。

書  證

  1. 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二折:「做子弟的須要九流三教皆通,八萬四千傍門盡曉,纔做得子弟。」
  2. 《官場現形記》第二四回:「北京城裡上下三等、九流三教,祇要些微有點名氣的人,誰不認得我黃胖姑?」

參考詞語

  • 三教九流

    注  音

    ㄙㄢ ㄐㄧㄠˋ ㄐㄧㄡˇ ㄌㄧㄡˊ

    漢語拼音

    sān jiào jiǔ liú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