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 | 電子書

穿鑿附會

參考詞語

‧傅會穿鑿 ‧穿鑿傅會

音讀與釋義

注  音

ㄔㄨㄢ ㄗㄨㄛˋ ㄈㄨˋ ㄏㄨㄟˋ

漢語拼音

chuān zuò fù huì

釋  義

「穿鑿」,牽強的解釋,硬要把說不通的事情說通。語出《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王吉》。「附會」之「附」,典源作「傅」,或作「傅會」,指牽引古事與時事相結合,並據以發表議論。後用「附會」比喻把不相關的事物牽連成有關聯。語本《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列傳》。「穿鑿附會」指生拉硬扯,牽強解釋。
△「牽強附會」

典故說明

「穿鑿附會」係由「穿鑿」及「附會」二語組合而成。
「穿鑿」一語見於《漢書.卷七二.王貢兩龔鮑傳.王吉》。王吉,字子陽,西漢時琅琊人,他不畏權勢,剛直不阿,忠君敢言。宣帝時王吉被任命為博士、諫大夫,他認為朝中所以綱紀混亂,缺少章法,是因為那些庸俗無卓見的官吏,治理人民沒有根據,任意穿鑿,各取所需,因此禮義敗壞,難以修復。
「附會」一語則見於《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列傳》。袁盎,字絲,西漢楚人。文帝時為郎中,以建言有名。在〈袁盎鼂錯列傳〉文末,太史公說:袁盎雖然不好學,可是他善於將古事融合時事,發表議論,並以仁愛之心為本體,常常徵引大義,慷慨激昂。
「附會」在此並無貶義,之後則指牽強湊合,遂有貶義。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穿鑿附會」,用來指生拉硬扯,牽強解釋。如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古體上.雜言》:「『餐秋菊之落英』,談者穿鑿附會,聚訟紛紛。」便提到有些人對〈離騷〉中「餐秋菊之落英」這句話的意思不清楚,妄加解釋,造成不少爭端。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生拉硬扯,牽強解釋。

使用類別

用在「強合硬湊」的表述上。

例句

  1. 為了支撐自己的論點,他只好穿鑿附會,胡亂引據。
  2. 自古以來解經者雖眾,但是穿鑿附會者多,精審者少。
  3. 對於自己不清楚的事,要謹慎求證,不可穿鑿附會,隨便亂說。
  4. 許多不懂《易》學的人,總是穿鑿附會地用鬼神之說來解釋《易經》。
  5. 你這樣東拉西扯的說明,只會讓人認為是一種穿鑿附會,無法令人信服。
  6. 這個傳聞的主人翁本是個正常人,只因行事較為隱祕,竟被穿鑿附會為吃人的妖怪。

辨  識

近義

生拉硬拽、生搬硬套、郢書燕說、牽強附會、強作解人

反義

言之有理、言之鑿鑿、實事求是
「穿鑿附會」及「牽強附會」都有勉強解釋的意思。
「穿鑿附會」側重於將不合理的事強加解釋;「牽強附會」側重於將不相干的事強加湊合。
穿鑿附會牽強附會辨似例句
這個傳聞的主人翁本是個正常人,只因行事較為隱祕,竟被為吃人的妖怪。
這明明就是兩件事,你怎麼可以地混為一談呢?

參考詞語

  • 傅會穿鑿

    注  音

    ㄈㄨˋ ㄏㄨㄟˋ ㄔㄨㄢ ㄗㄨㄛˋ

    漢語拼音

    fù huì chuān zuò

    釋  義

    「傅」同「附」。「穿鑿傅會」即「穿鑿附會」。見「穿鑿附會」條。
    1. 宋.王柏〈答葉通齋書〉:「竊恐後學因此強推之,必立一說籠罩,傅會穿鑿,為害不小。」
  • 穿鑿傅會

    注  音

    ㄔㄨㄢ ㄗㄨㄛˋ ㄈㄨˋ ㄏㄨㄟˋ

    漢語拼音

    chuān zuò fù huì

    釋  義

    「傅」同「附」。「穿鑿傅會」即「穿鑿附會」。見「穿鑿附會」條。
    1. 宋.陸九淵〈與孫季和書〉:「學不至道,而日以規規小智,穿鑿傅會,如蛆蠹,如蟊賊,以自適。」
    2. 清.蔡元放〈東周列國志序〉:「若稍肆焉,則穿鑿傅會、破碎支離之弊出矣。」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