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 | 電子書

鷸蚌相危(鷸蚌相爭)

參考詞語

‧鷸蚌相爭

音讀與釋義

注  音

ˋ ㄅㄤˋ ㄒㄧㄤ ㄨㄟˊ

漢語拼音

yù bàng xiāng wéi

釋  義

義參「鷸蚌相爭」。見「鷸蚌相爭」條。

典  源

此處所列為「鷸蚌相爭」之典源。
《戰國策.燕策二》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1>方出曝2>,而鷸3>啄其肉,蚌合而拑4>其喙5>。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6>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願王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註解〕

  1. 蚌:動物名。軟體動物門斧足綱。體軟有殼,大者長八九寸,能產珠,殼可製器。或稱為「二枚貝」、「蛤蚌」、「蛤蜊」。
  2. 出曝:打開殼晒太陽。曝,音,ㄆㄨˋ,晒。
  3. 鷸:音ㄩˋ,鷸目鷸科鳥類的通稱。種類繁多。嘴、腳均長,體格大小不一。羽毛多為灰、褐等暗色調。常涉水捕食小魚、貝類及昆蟲等。
  4. 拑:音ㄑㄧㄢˊ,夾住、挾持。
  5. 喙:音ㄏㄨㄟˋ,鳥獸等動物的嘴。
  6. 禽:捕捉。通「擒」。

書  證

  1. 北齊.魏收〈為東魏檄梁文〉:「鷸蚌相危,我乘其弊。」

參考詞語

  • 鷸蚌相爭

    注  音

    ˋ ㄅㄤˋ ㄒㄧㄤ ㄓㄥ

    漢語拼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