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 | 電子書

忘恩負義

參考詞語

‧孤恩負德 ‧孤恩負義 ‧忘恩失義 ‧忘恩背義 ‧背恩忘義 ‧負德忘恩 ‧負義忘恩

音讀與釋義

注  音

ㄨㄤˋ ㄈㄨˋ ˋ

漢語拼音

wàng ēn fù yì

釋  義

受人恩惠不知報答,反而做出對不起恩人的事情。語本《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張敞》。
△「五日京兆」、「背信棄義」

典  源

《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張敞》
數月,京師吏民解弛,枹鼓數起,而冀州部中有大賊。天子思敞功效,使使者即家在所召敞。敞身被重劾,及使者至,妻子家室皆泣惶懼,而敞獨笑曰:「吾身亡命為民,郡吏當就捕,今使者來,此天子欲用我也。」即裝隨使者詣公(書)[車〕上(車)[書〕曰:「臣前幸得備位1>列卿,待罪2>京兆3>,坐殺賊捕掾4>絮舜。舜本臣敞素5>所厚吏,數蒙恩貸6>,以臣有章劾7>當免,受記考事8>,便歸臥家,謂臣『五日京兆3>』,背恩忘義,傷化薄俗。臣竊以舜無狀10>,枉法11>以誅之。臣敞賊殺無辜,鞠獄故不直,雖伏明法,死無所恨。」天子引見敞,拜為冀州刺史。敞起亡命,復奉使典州。

〔註解〕

  1. 備位:自謙充數之詞。
  2. 待罪:古代官吏常恐失職獲罪,故以此為自謙之辭。
  3. 京兆:京兆尹。漢代轄治京兆地區的行政長官,職權與俸祿與郡守相當。後亦借指京師地區的行政長官。
  4. 賊捕掾:主管捕治盜賊之官。掾,音ㄩㄢˋ,古代官府屬員的通稱。
  5. 素:一向的。
  6. 恩貸:施恩授與。
  7. 章劾:彈劾。
  8. 受記考事:接受處分。
  9. 五日京兆:比喻任職的時間已不久了。見「五日京兆」。
  10. 無狀:不肖、無禮。
  11. 枉法:破壞法律。

典故說明

「忘恩負義」原作「背恩忘義」。指忘記別人給予的恩惠,違背道義,出自於《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張敞》。根據記載,漢宣帝時,京師長安人口眾多,龍蛇雜處,以致於治安不好。宣帝聽聞張敞頗有才能,賞罰分明,嫉惡如仇,所以請他來擔任「京兆尹」的職務,也就是京師的最高行政首長,幾年下來使長安的治安改善許多。但後來他的好友楊惲因觸怒宣帝被判死刑,與楊惲交好的人幾乎全受牽連,被免去官職,只有張敞因為受到宣帝賞識,一直未受處分,安然在位。有一天,張敞派一名叫絮舜的捕官去辦案,絮舜心想張敞遲早會受到連累被免官,竟然不肯聽命,還在上班時間私自回家休息。有人勸他不要這樣,他居然說:「我已為張公盡了不少力,他現在只剩五日京兆可當了,為何還要幫他辦事?」這些話傳到張敞的耳朵裡,立刻將絮舜逮捕入獄,並判他死刑。行刑後,絮舜的家屬上告張敞審判不公,以小罪妄殺人命。一向欣賞張敞的宣帝將他從輕發落,免去官職,貶為庶人。幾個月後,京師的治安又再度變壞,冀州也有盜賊為亂。宣帝想起張敞在任時的功績,又派使者去接他進宮。張敞在前去的車上,寫下自己對絮舜之事的看法,準備呈給皇帝看。說自己一直待絮舜不薄,卻在他處境危險之時,怠忽職守,還說他是「五日京兆」,簡直是「背恩忘義」,傷風敗俗,罪無可逭。「背恩忘義」即是指背棄別人曾給予的恩惠,忘記道義。後來「忘恩負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受人恩惠而不知報答,反而做出對不起恩人的事情。

書  證

  1. 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二折:「他怎生忘恩負義?你雪堆兒裡扶起他來那。」
  2. 明.無名氏《白兔記》第三一齣:「爹爹,忘恩負義非君子,不念糟糠李氏妻。」
  3. 《喻世明言.卷三○.明悟禪師趕五戒》:「那女子看了詩,扯得粉碎,一把抱定東坡,說道:『學士休得忘恩負義!』」
  4.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這禽獸,忘恩負義!定要殺這禽獸,纔出得這口氣!」
  5. 《紅樓夢》第一○四回:「若說賈二這小子他忘恩負義,我便和幾個朋友說他家怎樣倚勢欺人。」
  6.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五回:「這是每副上面的一隻,費心舒老爺,代我轉送給大人,做個紀念,以見我金紅玉不是忘恩負義的人。」
  7. 《大馬扁》第一六回:「此人好誇大,且忘恩負義,你要仔細識他纔好。」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受人恩惠不知報答,反而做出對不起恩人的事情。

使用類別

用在「背恩忘義」的表述上。

例句

  1. 他向來有情有義,絕非忘恩負義之人。
  2. 這隻忘恩負義的小狗,竟然咬了主人一口。
  3. 這個忘恩負義的東西,竟連父母親都不照顧!
  4. 沒想到他竟狠下心,做出如此忘恩負義的事來!
  5. 想當年我幫了他多少忙,如今卻過河拆橋,忘恩負義
  6. 他是我的大恩人,我如果忘恩負義,就連禽獸都不如了!
  7. 她對我的情義如此深厚,如果我還嫌棄她,就是忘恩負義了。
  8. 你這樣對待救命恩人,如此忘恩負義,遲早會受到上天的懲罰。

辨  識

近義

見利忘義、知恩不報、背信棄義、背恩負義、恩將仇報、過河抽板、過河拆橋

反義

沒齒不忘、知恩報德、結草銜環、感恩戴德
「忘恩負義」及「背信棄義」都有不顧道義的意思。
「忘恩負義」側重於表述受惠者做出對不起恩人之事;「背信棄義」則側重於表述背離承諾。
忘恩負義背信棄義辨似例句
想當年我幫了他多少忙,如今卻過河拆橋,
商場最重信義,如果有人,商譽必受影響。

參考詞語

  • 孤恩負德

    注  音

    ㄍㄨ ㄈㄨˋ ㄉㄜˊ

    漢語拼音

    gū ēn fù dé

    釋  義

    猶「忘恩負義」。見「忘恩負義」條。
    1. 漢.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
  • 孤恩負義

    注  音

    ㄍㄨ ㄈㄨˋ ˋ

    漢語拼音

    gū ēn fù yì

    釋  義

    猶「忘恩負義」。見「忘恩負義」條。
    1. 《後漢書.卷四五》:「臣孤恩負義,自陷重刑,情斷意訖,無所復望。」
    2. 清.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二》:「憐新棄舊,孤恩負義,恨切惆悵,怨深刻骨,所謂冤家者五。」
  • 忘恩失義

    注  音

    ㄨㄤˋ ˋ

    漢語拼音

    wàng ēn shī yì

    釋  義

    猶「忘恩負義」。見「忘恩負義」條。
    1. 《三國演義.第七二回》:「操揚鞭大罵曰:『劉備!忘恩失義、反叛朝廷之賊!』」
    2. 明.無名氏《南牢記.第一折》:「徐官人,我今日與你相交,休忘恩失義,也不敢負德辜恩也。」
  • 忘恩背義

    注  音

    ㄨㄤˋ ㄅㄟˋ ˋ

    漢語拼音

    wàng ēn bèi yì

    釋  義

    猶「忘恩負義」。見「忘恩負義」條。
    1. 宋.趙善璙《自警篇.卷六八》:「凡人語及其所不平則氣必動,色必變,辭必厲,唯韓魏公不然。更說到小人忘恩背義,欲傾己處,辭和氣平,如道尋常事。」
    2. 《水滸傳.第一一回》:「哥哥若不收留,柴大官人知道時見怪,顯的我們忘恩背義。」
  • 背恩忘義

    注  音

    ㄅㄟˋ ㄨㄤˋ ˋ

    漢語拼音

    bèi ēn wàng yì

    釋  義

    猶「忘恩負義」。見「忘恩負義」條。
    1. 《漢書.卷七六》:「舜本臣敞素所厚吏,數蒙恩貸,以臣有章劾當免,受記考事,便歸臥家,謂臣『五日京兆』,背恩忘義,傷化薄俗。」
    2. 《醒世恆言.卷一九》:「幸得主人釋放,留為家丁,又以妻子配我,此恩天高地厚,未曾報得,豈可為此背恩忘義之事。」
  • 負德忘恩

    注  音

    ㄈㄨˋ ㄉㄜˊ ㄨㄤˋ

    漢語拼音

    fù dé wàng ēn

    釋  義

    猶「忘恩負義」。見「忘恩負義」條。
    1. 漢.袁康《越絕書.卷七》:「傷賢喪邦,蔽能有殃,負德忘恩,其反形傷。」
  • 負義忘恩

    注  音

    ㄈㄨˋ ˋ ㄨㄤˋ

    漢語拼音

    fù yì wàng ēn

    釋  義

    猶「忘恩負義」。見「忘恩負義」條。
    1. 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一折》:「一個個背槽拋糞,一個個負義忘恩。」
    2. 《醒世恆言.卷三○》:「那知這賊子恁般狼心狗肺,負義忘恩!」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