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詞語
‧從善如流
音讀與釋義
注 音
ㄘㄨㄥˊ ㄕㄢˋ ㄖㄨㄛˋ ㄌㄧㄡˊ
漢語拼音
cóng shàn ruò liú
釋 義
義參「從善如流」。見「從善如流」條。
典 源
此處所列為「從善如流」之典源。
-
《左傳.成公八年》
晉1>欒書2>侵蔡3>,遂侵楚4>,獲申驪5>。楚師之還也,晉侵沈6>,獲沈子揖初7>,從知、范、韓8>也。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詩》曰:『愷悌君子,遐不作人?』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績矣。」是行也,鄭伯將會晉師,門於許東門,大獲焉。
〔註解〕
- 晉:春秋時國名,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 欒書:春秋時晉國大夫,生卒年不詳。欒,音ㄌㄨㄢˊ。
- 蔡:春秋時國名,約位於今河南省新蔡、上蔡、汝南一帶。
- 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 申驪:春秋時楚國大夫,生卒年不詳。驪,音ㄌㄧˊ 。
- 沈:春秋時國名,地約在今安徽省阜陽市西北。
- 揖初:春秋時沈國國君,生卒年不詳。
- 知、范、韓:指知莊子、范文子、韓獻子三人。
-
《左傳.昭公十三年》
對曰:「齊桓,衛姬之子也,有寵於僖;有鮑叔牙、賓須無、隰朋以為輔佐;有莒、衛以為外主;有國、高以為內主。從善如流,下善齊肅,不藏賄,不從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厭。是以有國,不亦宜乎?」
書 證
- 《新唐書.卷一○三.張玄素列傳》:「從善若流,尚恐不逮,飾非拒諫,禍可既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