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勢順導(因勢利導)
參考詞語
‧因勢利導音讀與釋義
注 音
漢語拼音
yīn shì shùn dǎo釋 義
義參「因勢利導」。見「因勢利導」條。典 源
此處所列為「因勢利導」之典源。《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孫子》
魏1>與趙2>攻韓3>,韓告急於齊4>。齊使田忌5>將而往,直走大梁6>。魏將龐涓7>聞之,去韓而歸,齊軍既已過而西矣。孫子8>謂田忌曰:「彼三晉9>之兵,素悍勇而輕10>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里而趣11>利者蹶12>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使13>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14>,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弃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并行逐之。
〔註解〕
- 魏:戰國七雄之一,其故址約在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一帶,後滅於秦。
- 趙:戰國七雄之一,其故址約在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
- 韓:戰國七雄之一,其故址約在今河南省中部,及山西省東南部一帶。介於魏、秦、楚三國之間,為兵家必爭之地,後為秦所滅。
- 齊: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
- 田忌:生卒年不詳,戰國齊人。曾推薦孫臏於齊王。後魏將龐涓攻趙都邯鄲,其領兵圍魏救趙,並用孫臏計,大敗魏軍於桂陵。
- 大梁:戰國時魏國首都,地約在今河南省開封縣。
- 龐涓:戰國時魏將,與孫臏同學兵法於鬼谷子,因嫉臏之能而刖其足。後魏、齊交戰,臏為齊將,困涓於馬陵,涓智窮自剄而死。
- 孫子:孫臏,生卒年不詳,戰國時齊人,為孫武之後。學兵法於鬼谷子,同門龐涓嫉而斷其足,欲使其隱而勿見;後得齊威王賞識,任為將軍。齊、魏交戰,困龐涓於馬陵,萬弩俱發,涓自剄而死,於是聲名大噪。
- 三晉:指韓、趙、魏三國。春秋末年,韓、趙、魏三卿分晉,至戰國周威烈王正式命韓、趙、魏為諸侯,稱為「三晉」。
- 輕:輕視。
- 趣:同「趨」,行動歸向。
- 蹶:音ㄐㄩㄝˊ,挫敗。
- 使:命令。
- 灶:音ㄗㄠˋ,以磚土或石塊砌成,用來生火烹飪的設備。
書 證
- 宋.陳亮〈與韓子師侍郎〉書:「邦民非難治,又見賢使君嚴明如此,皆已存不犯有司之念。因勢順導,殆如反掌,不出一月,政平訟息,必將有以自達於天聽者。」
參考詞語
- 因勢利導
注 音
ㄧㄣ ㄕˋ ㄌㄧˋ ㄉㄠˇ 漢語拼音
yīn shì lì d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