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待旦
參考詞語
‧枕戈俟旦音讀與釋義
注 音
漢語拼音
zhèn gē dài dàn釋 義
枕著武器等待天明。形容殺敵報國之心急切,隨時準備作戰。#語出晉.孫盛《晉陽秋》。後用「枕戈待旦」形容人全神戒備,絲毫不敢鬆懈。典 源
#晉.孫盛《晉陽秋》(據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劉孝標注引)〔註解〕
- 劉琨:西元270∼318,字越石,晉魏昌人。惠帝時以功封廣武侯,元帝拜為侍中太尉。劉琨忠於晉室,負重望,為段匹磾所忌而被殺。
- 梟:音ㄒㄧㄠ,斬除、消滅。
- 祖生:祖逖(西元266∼321),字士稚,晉范陽人。早年經常與劉琨聞雞起舞,刻苦自勵。元帝時為豫州刺史,渡江擊楫,誓復中原,率師與石勒相持,黃河以南,盡為晉土。後由於朝廷大臣不和,奧援不力,遂憂憤而死。逖,音ㄊㄧˋ。
- 箸:音ㄓㄨˋ,標舉、揮舞。通「著」。
〔典源參考〕
另可參考:《晉書.卷六二.劉琨列傳》典故說明
晉朝的祖逖和劉琨都以雄豪著名於世。他們在司州主簿任內,因為意氣相投而成為好朋友,常在半夜聽到雞鳴聲就起來練劍,並且經常說起自己的抱負,想在國家動盪之際以有用之身報效國家。後來祖逖當汝南太守時,國都洛陽被匈奴人占領,他率領百姓往南搬遷到泗口這個地方。等安頓好之後,他向當時尚未即位的晉元帝司馬睿表明復興中原的抱負,於是被任命為豫州刺史,自己招募兵馬北伐,並且發誓說:「如果不能光復中原,就像流逝的江水一去不回。」果真,他幾次打敗後趙石勒,光復了黃河以南的地方。劉琨知道他被任用後,在寫給親友的信上說:「我枕著武器等待天明,立志消滅叛逆的胡人,常常怕祖逖比我早一步握著鞭子馳騁沙場。」後來「枕戈待旦」被用來形容殺敵報國之心急切,隨時準備作戰。亦用來形容人全神戒備,絲毫不敢鬆懈。書 證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劉孝標注引晉.孫盛《晉陽秋》:「劉琨與親舊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箸鞭耳!』」(源)
- 《晉書.卷六二.劉琨列傳》:「與范陽祖逖為友,聞逖被用,與親故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其意氣相期如此。」
- 《明史.卷二七四.史可法列傳》:「夫我即卑宮菲食,嘗膽臥薪,聚才智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物力,破釜沉舟,尚虞無救。」
- 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三齣:「上廑宵旰之憂,下混華戎之辨,誠臣子枕戈待旦之時也。」
- 《精忠岳傳》第四七回:「正國家多事之秋,宜臣子枕戈待旦之日也。」
用法說明
一語義說明
形容殺敵報國之心急切,隨時準備作戰。使用類別
用在「警戒備戰」的表述上。例句
- 前線將士們枕戈待旦,隨時準備為保家衛國而戰。
- 大戰一觸即發,將士們枕戈待旦,一刻也不敢鬆懈。
- 因為戰況相當吃緊,戰士們就在壕溝中枕戈待旦,相當辛苦。
二
語義說明
形容人全神戒備,絲毫不敢鬆懈。使用類別
用在「專注警戒」的表述上。例句
- 幾位同仁為了籌備這次的展示會,已經枕戈待旦好些天了。
- 聽說這次有幾家公司準備競標,我們得發揮枕戈待旦的精神,爭取最大的機會。
辨 識
近義
枕戈寢甲、蓄勢待發、嚴陣以待反義
高枕而臥、高枕無憂、醉生夢死參考詞語
- 枕戈俟旦
注 音
ㄓㄣˋ ㄍㄜ ㄙˋ ㄉㄢˋ 漢語拼音
zhèn gē sì dàn釋 義
猶「枕戈待旦」。見「枕戈待旦」條。- 《魏書.卷五九》:「讎恥未復,枕戈俟旦,雖無申包之志,敢忘伍胥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