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兵相接
參考詞語
‧短兵接戰音讀與釋義
注 音
漢語拼音
duǎn bīng xiāng jiē釋 義
以短小的刀、劍等武器交手搏鬥。語出戰國楚.屈原〈九歌.國殤〉。後用「短兵相接」形容近距離激烈地搏打、爭鬥。△「針鋒相對」
典 源
戰國楚.屈原〈九歌.國殤〉(據《楚辭》引)操吳戈1>兮被犀甲2>,車錯轂3>兮短兵接4>。旌5>蔽日兮敵若雲,矢6>交墜兮士7>爭先。
〔註解〕
- 操吳戈:操持吳地出產的戈。吳,為周代諸侯國,故址在今江蘇省無錫縣,所生產的戈、戟極為優良。
- 被犀甲:披著犀牛皮製成的甲冑。被,音ㄆㄧ,通「披」,加衣於身而不束帶。
- 車錯轂:車輪互相擦碰,指與敵軍交接。轂,音ㄍㄨˇ,車輪中心的圓木。
- 短兵接:短兵,短小的兵器,指刀、劍。接,交接,謂近身搏鬥。
- 旌:音ㄐㄧㄥ,軍旗。
- 矢:箭。
- 士:士兵。
典故說明
「短兵相接」之「短兵」,原是指短小的兵器,此語見於戰國楚屈原的作品〈國殤〉。當年秦、楚兩軍交戰,楚軍自知勢弱,但仍奮勇抵抗強敵。最後楚軍果然慘敗,戰場上布滿這些英勇將士的屍體,屈原乃作〈國殤〉,用以祭悼為國犧牲的陣亡將士。開頭四句:「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大意是說,楚國士兵手持吳地出產的戈,穿著厚重而堅硬的甲冑,與敵軍近距離遭遇混戰,彼此的軍車車輪互相交錯,將士們就用短兵器,與對方激烈地搏鬥廝殺。軍旗滿布,把陽光完全遮蔽,敵人多得像雲一樣,雙方射出的箭矢紛紛從空中掉落,將士們不顧性命,奮勇向前。「短兵接」原是指以短小的刀、劍等武器交手搏鬥,後來「短兵相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近距離激烈地搏打、爭鬥。書 證
- 《宋書.卷七二.文九王列傳.南平穆王鑠》:「(陳)憲督厲將士,固女牆而戰,賊之死者,屍與城等,遂登屍以陵城,短兵相接。」
- 《周書.卷三一.梁士彥列傳》:「及帝還,齊後主親攻圍之,樓堞皆盡,短兵相接。」
- 《隋書.卷四○.梁士彥列傳》:「賊盡銳攻之,樓堞皆盡,城雉所存,尋仞而已。或短兵相接,或交馬出入。」
- 《宋史.卷四五二.忠義列傳七.劉惟輔》:「黎明軍進,短兵相接,殺傷大當。」
- 《明史.卷二八八.文苑列傳四.徐渭》:「宗憲嘗宴將吏於爛柯山,酒酣樂作,明臣作〈鐃歌〉十章,中有云:『狹巷短兵相接處,殺人如草不聞聲。』」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比喻近距離激烈地搏打、爭鬥。使用類別
用在「近距搏鬥」的表述上。例句
- 敵我兩軍在邊境相遇,短兵相接,戰況激烈。
- 橄欖球賽是短兵相接的肉搏戰,哪方體力較佳就佔便宜。
- 這場談判,雙方代表短兵相接,針鋒相對,遲遲無法達成協議。
- 經過幾次短兵相接,他剴切地述說了自己的理念,終於讓大家接受了他的看法。
- 在戰場上我們遲早要與敵軍短兵相接,進行遭遇戰,連長要大家心裡先有個準備。
辨 識
近義
針鋒相對「短兵相接」及「針鋒相對」 都用來比喻激烈的衝突。
「短兵相接」側重於強調彼此對打交鋒;「針鋒相對」側重於強調所處立場對立。
短兵相接 | 針鋒相對 | 辨似例句 |
---|---|---|
○ | ㄨ | 橄欖球賽是~的肉搏戰,那方體力較佳就佔便宜。 |
ㄨ | ○ | 他們的理念不同,會議上總是~,互不相讓。 |
參考詞語
- 短兵接戰
注 音
ㄉㄨㄢˇ ㄅㄧㄥ ㄐㄧㄝ ㄓㄢˋ 漢語拼音
duǎn bīng jiē zhàn釋 義
即「短兵相接」。見「短兵相接」條。- 《史記.卷七》:「(項羽)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
- 《三國志.卷一八》:「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