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城之價(價值連城)
參考詞語
‧價值連城音讀與釋義
注 音
漢語拼音
lián chéng zhī jià釋 義
義參「價值連城」。見「價值連城」條。典 源
此處所列為「價值連城」之典源。#《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1>
趙惠文王2>時,得楚和氏璧3>。秦昭王4>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註解〕
- 典故或見於《尹文子.大道上》。
- 趙惠文王:?∼西元前266,戰國時趙國君,名何。任用廉頗、趙奢為將,藺相如為上卿,均有功績國賴以安。
- 和氏璧:根據《韓非子.和氏》篇的記載,戰國時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一璞玉,曾獻於楚厲王和武王,皆因被鑑定為石頭,先後被砍去左、右足。至文王即位,得知卞和抱璞痛哭於荊山下,遂命玉工理其璞,製成寶璧,命名為「和氏璧」。
- 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稷,戰國時秦國君,生卒年不詳。在位時用范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國勢強盛。然於和氏璧事件與澠池之會,皆受挫於趙藺相如。
〔典源參考〕
《尹文子.大道上》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寶玉徑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鄰人,鄰人陰欲圖之。謂之曰:「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一復之。」田父雖疑,猶錄以歸,置于廡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稱家大怖。復以告鄰人,曰:「此怪之徵,遄棄,殃可銷。」于是遽而棄于遠野。鄰人無何,盜之以獻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敢賀曰:「王得此天下之寶,臣未嘗見。」王問價?玉工曰:「此玉無價以當之,五城之都,僅可一觀。」魏王立賜獻玉者千金,長食上大夫祿。
書 證
- 《三國志.卷二.魏書.文帝紀》裴松之注引《魏略》:「龍淵、太阿出昆吾之金,和氏之璧由井里之田;礱之以砥礪,錯之以他山,故能致連城之價,為命世之寶。」
- 《晉書.卷五五.張載列傳》:「故和璧之在荊山,隨珠之潛重川,非遇其人,焉有連城之價、照車之名乎!」
參考詞語
- 價值連城
注 音
ㄐㄧㄚˋ ㄓˊ ㄌㄧㄢˊ ㄔㄥˊ 漢語拼音
jià zhí lián ché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