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 | 電子書

非驢非馬

參考詞語

‧非馬非驢

音讀與釋義

注  音

ㄈㄟ ㄌㄩˊ ㄈㄟ ㄇㄚˇ

漢語拼音

fēi lǘ fēi mǎ

釋  義

既不像驢,也不像馬。比喻事物不倫不類。語本《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下》。

典  源

《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下》
宣帝時,長羅侯常惠使烏孫還,便宜發諸國兵,合五萬人攻龜茲,責以前殺校尉賴丹。龜茲王謝曰:「乃我先王時為貴人姑翼所誤,我無罪。」執姑翼詣惠,惠斬之。……後數來朝賀,樂1>漢衣服制度,歸其國,治宮室,作徼道2>周衛3>,出入傳呼4>,撞鐘鼓,如漢家儀。外國胡人皆曰:「驢非驢,馬非馬,若龜茲王5>,所謂驘6>也。」

〔註解〕

  1. 樂:喜愛、喜好。
  2. 徼道:禁衛森嚴的道路。徼,音ㄐㄧㄠˋ
  3. 周衛:周密的防衛。
  4. 傳呼:封建時代,君王出行時,由侍衛高呼閒人迴避的一種威儀。
  5. 龜茲王:龜茲國的國王。龜茲,音ㄑㄧㄡ ㄘˊ,漢朝西域國之一。在今新疆省庫車、沙雅二縣之間。
  6. 驘:音ㄌㄨㄛˊ,即騾,為雄驢與雌馬交配所生,兼二者之長。耳長、鬃短、蹄小,尾端有一簇毛。體大、結實。耐力及抗病力皆強,力大,可負重行遠。

典故說明

據《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下》載:漢朝時西域有個龜茲(ㄑㄧㄡ ㄘˊ)國,國王曾多次來漢朝朝貢,並對漢朝的服飾、禮儀制度非常欣慕。因此,在龜茲國也仿照長安的皇宮建了一座宏大的宮殿。傳呼朝拜、撞鐘擊鼓,一切日常制度,也竭力摹仿漢朝。但西域其他國家看龜茲國王摹仿漢朝,都譏笑說:「像驢又不是驢,像馬又不是馬。倒是像驢和馬雜交生出來的騾子,真是不倫不類!」後來「非驢非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物不倫不類。

書  證

  1. 《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下》:「後數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歸其國,治宮室,作徼道周衛,出入傳呼,撞鐘鼓,如漢家儀。外國胡人皆曰:『驢非驢,馬非馬,若龜茲王,所謂騾也。』」(源)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比喻事物不倫不類。

使用類別

用在「不合事理」的表述上。

例句

  1. 這副對聯對得非驢非馬,叫人看了莫名其妙。
  2. 你這幅畫,把人畫得非驢非馬的,實在不好。
  3. 你別賣弄那非驢非馬的英文了,聽了很是難過。
  4. 這篇文白夾雜的文章有點非驢非馬,實在不通順。
  5. 長久以來,認為東西文化結合是非驢非馬的這種想法,是偏差的。
  6. 這種老引外國例子來套在我們身上的說法,非驢非馬,我很不以為然。
  7. 這部連續劇仿《陳三五娘》的情節,卻忽略了原戲的時代背景,結果變得非驢非馬

辨  識

近義

不三不四、不倫不類

參考詞語

  • 非馬非驢

    注  音

    ㄈㄟ ㄇㄚˇ ㄈㄟ ㄌㄩˊ

    漢語拼音

    fēi mǎ fēi lǘ

    釋  義

    猶「非驢非馬」。見「非驢非馬」條。
    1. 宋.孫覿〈讀類說詩.二首之一〉:「龜茲堪一笑,非馬亦非驢。」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