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 | 電子書

名實不副(名不副實)

參考詞語

‧名不副實

音讀與釋義

注  音

ㄇㄧㄥˊ ˊ ㄅㄨˋ ㄈㄨˋ (變) ㄇㄧㄥˊ ˊ ㄅㄨˊ ㄈㄨˋ

漢語拼音

míng shí bù fù (變) míng shí bú fù

釋  義

義參「名不副實」。見「名不副實」條。

典  源

此處所列為「名不副實」之典源。
#《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1>
莽乃起眡事,上書言:「臣以元壽二年六月戊午倉卒之夜,以新都侯引入未央宮;庚申拜為大司馬,充三公位;元始元年正月丙辰拜為太傅,賜號安漢公,備四輔官;今年四月甲子復拜為宰衡,位上公。臣莽伏自惟,爵為新都侯,號為安漢公,官為宰衡、太傅、大司馬,爵貴號尊官重,一身蒙大寵者五,誠非鄙臣所能堪。據元始三年,天下歲已復,官屬宜皆置。《穀梁傳》2>曰:『天子之宰,通于四海。』臣愚以為,宰衡3>官以正百僚、平海內為職,而無印信4>,名實不副。臣莽無兼官之材,今聖朝既過誤而用之,臣請御史刻宰衡印章曰『宰衡太傅大司馬印』,成,授臣莽,上太傅與大司馬之印。」太后詔曰:「可。韍如相國,朕親臨授焉。」莽乃復以所益納徵錢千萬,遺與長樂長御奉共養者。

〔註解〕

  1. 典故或見於漢.彌衡〈鸚鵡賦〉。
  2. 《穀梁傳》:書名。戰國穀梁赤所撰。晉范甯作集解,唐楊士勛為之疏,清鍾文烝著穀梁補注。為春秋三傳之一。
  3. 宰衡:伊尹為阿衡,周公為太宰。漢帝兼采伊尹、周公的稱號,加王莽號為「宰衡」,位上公。後世沿用為宰相的通稱。
  4. 印信:政府機關使用的印章。有印、關防、鈐記、國璽、職章等類別。

〔典源參考〕

漢.彌衡〈鸚鵡賦〉(據《文選.卷一三.賦.鳥獸上》引)
嗟祿命之衰薄,奚遭時之險巇?豈言語以階亂,將不密以致危?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離。匪餘年之足惜,慜眾雛之無知。背蠻夷之下國,侍君子之光儀。懼名實之不副,恥才能之無奇。羨西都之沃壤,識苦樂之異宜。懷代越之悠思,故每言而稱斯。

書  證

  1. 《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臣愚以為,宰衡官以正百僚平海內為職,而無印信,名實不副。」(源)

參考詞語

  • 名不副實

    注  音

    ㄇㄧㄥˊ ㄅㄨˋ ㄈㄨˋ ˊ (變) ㄇㄧㄥˊ ㄅㄨˊ ㄈㄨˋ ˊ

    漢語拼音

    míng bù fù shí (變) míng bú fù shí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