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不入
參考詞語
‧扞格不入 ‧格格不納音讀與釋義
注 音
漢語拼音
gé gé bù rù (變) gé gé bú rù釋 義
格格,阻礙,隔閡。比喻抵觸阻隔而不相合。語本宋.陸九淵〈與徐子宜書〉其二。△「方枘圓鑿」
典 源
宋.陸九淵〈與徐子宜書〉其二(據《象山全集》卷五引)〔註解〕
- 如取如攜:想要什麼就拿什麼。指貪瀆巧取之行。
- 扞格:互相牴觸。扞,音ㄏㄢˋ。
典故說明
「格格不入」原作「扞格不入」。陸九淵(西元1139∼1192),字子靜,南宋撫州金谿人。為乾道進士,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於象山結茅講學,學者稱象山先生。曾任靖安縣主簿、國子正,官至奉議郎知荊門軍。陸九淵創「心學」,提出「心即是理」的觀念,認為「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一切道理均存在自己的心中。「心」和「理」是永恆不變的,且放諸四海皆準,故不論時代古今、東西南北,道德標準都是人心所固有的。其於治學方法上,主張「發明本心」,認為只要悟得本心,不必多讀書,「學苟知本,六經皆我注腳」。陸九淵曾與朱熹會鵝湖論辯,意見多處不合。陸九淵的學說後來由明朝的王守仁繼承,成為陸王學派。在〈與徐子宜書〉中,陸九淵提到劉文潛在江西作官時,頗有政績,等他到了湖、廣作官,評價就大不如前。陸九淵曾聽兄長提起劉文潛,以為他必不是個庸碌之輩,後來才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他認為劉文潛在滿足自己的私慾上,無所不取,絲毫沒有畏懼;但是論到誠意正心等道德修養時,就顯得抵觸而不能相合,並以此自謂為光明公正。後來「格格不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抵觸阻隔而不相合。書 證
- 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八.畏人》:「我與世本無異,……無奈世之於我格格不入,使我避地遠遊,若春鳥之啼於異方。」
- 清.黃宗炎《周易象辭.卷四.履卦》:「武人而大君信任之,得以有為。志雖強悍,無有溫和之氣,流行于情文事物之中。格格不入,太剛則折,豈可云履?」
- 清.陳確〈與張考夫書〉:「弟言極樸直,雖三尺童子讀之,皆了然言下,而學道家每格格不入,未知何故?」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比喻抵觸阻隔而不相合。使用類別
用在「無法相容」的表述上。例句
- 他倆就像方枘圓鑿,自是格格不入。
- 鐃鈸配揚琴,聽起來不會格格不入?
- 我這老古板和現代社會已有些格格不入了。
- 課本上寫的家居生活和實際狀況根本格格不入。
- 他們兩個的個性根本格格不入,怎麼會結為夫妻?
- 他太過沉靜了,和周遭的熱鬧氣氛顯得格格不入。
- 我們交談後,格格不入,我看你就別再費心撮合了。
- 畫面上打鬥這麼激烈,怎麼配這種格格不入的慢節奏音樂?
- 她這身打扮太隨便了,出現在這種場合,真是顯得格格不入。
- 我看牆壁和天花板的顏色總覺得格格不入,是不是改刷其他顏色較好?
辨 識
近義
水火不容、方枘圓鑿、方底圓蓋、鑿枘不入反義
水乳交融、行合趨同、沆瀣一氣、氣味相投、情投意合、融為一體參考詞語
- 扞格不入
注 音
ㄏㄢˋ ㄍㄜˊ ㄅㄨˋ ㄖㄨˋ (變) ㄏㄢˋ ㄍㄜˊ ㄅㄨˊ ㄖㄨˋ 漢語拼音
hàn gé bù rù (變) hàn gé bú rù釋 義
即「格格不入」。見「格格不入」條。- 宋.陸九淵《象山先生全集.卷五》:「所欲為者,如取如攜,不見有毫髮畏憚之意。惟其正論誠意,則扞格而不入,乃以此自謂其明且公也。」
- 格格不納
注 音
ㄍㄜˊ ㄍㄜˊ ㄅㄨˋ ㄋㄚˋ (變) ㄍㄜˊ ㄍㄜˊ ㄅㄨˊ ㄋㄚˋ 漢語拼音
gé gé bù nà (變) gé gé bú nà釋 義
即「格格不入」。見「格格不入」條。- 清.昭槤《嘯亭續錄.卷三》:「宋子京(祁)詩文瑰麗,與兄頡頏。其《新唐書》好用僻字澀句,以矜其博,使人讀之,胸臆間格格不納,殊不爽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