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 | 電子書

不發聲色(不動聲色)

參考詞語

‧不動聲色

音讀與釋義

注  音

ㄅㄨˋ ㄈㄚ ㄕㄥ ㄙㄜˋ

漢語拼音

bù fā shēng sè

釋  義

義參「不動聲色」。見「不動聲色」條。

典  源

此處所列為「不動聲色」之典源。
唐.韓愈〈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許國公贈太尉韓公神道碑銘〉(據《全唐文.卷五六二.韓愈》引)
公之為治,嚴不為煩,止除害本,不多教條;與人必信,吏得其職,賦入無所漏失,人安樂之,在所以富。公與人有畛域1>,不為戲狎2>,人得一笑語,重於金帛之賜。其罪殺人,不發聲色。問法何如,不自為輕重,故無敢犯者。

〔註解〕

  1. 畛域:範圍、界限。畛,音ㄓㄣˇ。田間分界的道路,引申為界限。
  2. 戲狎:嬉戲親近。

書  證

  1. 唐.韓愈〈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許國公贈太尉韓公神道碑銘〉:「其罪殺人,不發聲色。問法何如,不自為輕重,故無敢犯者。」(源)

參考詞語

  • 不動聲色

    注  音

    ㄅㄨˋ ㄉㄨㄥˋ ㄕㄥ ㄙㄜˋ (變) ㄅㄨˊ ㄉㄨㄥˋ ㄕㄥ ㄙㄜˋ

    漢語拼音

    bù dòng shēng sè (變) bú dòng shēng sè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