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 | 電子書

勢均力敵

參考詞語

‧力均勢敵 ‧力敵勢均 ‧勢鈞力敵

音讀與釋義

注  音

ˋ ㄐㄩㄣ ㄌㄧˋ ㄉㄧˊ

漢語拼音

shì jūn lì dí

釋  義

「勢均力敵」之「均」,典源作「鈞」。「鈞」通「均」。指雙方力量情勢相當,不分上下。#語本《逸周書.卷八.史記解》。
△「智均力敵」、「旗鼓相當」

典故說明

「勢均力敵」這個詞語,一般用來指稱雙方勢力與情勢相當。在《逸周書.卷八.史記解》中有段話:「昔有南氏有二臣貴寵,力鈞勢敵,竟進爭權,下爭朋黨,君弗禁,南氏以分。」其中的「鈞」通「均」,和「敵」字一樣都是等同的意思。整句話是說:以前在有南氏這個國家,有兩個臣子極受君王寵信,雙方權勢相當,為了勝過對方,兩人於是各自結黨營私,明爭暗鬥,最後終於導致國家分裂。後來「勢均力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雙方力量情勢相當,不分上下。「勢均力敵」一語,有時亦作「力均勢敵」,如《尹文子》逸文:「兩智不能相救,兩貴不能相臨,兩辯不能相屈,力均勢敵故也。」便是描述雙方力量相當,所以在智、貴、辯三方面都無法分出高下。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指雙方力量情勢相當,不分上下。

使用類別

用在「程度相等」的表述上。

例句

  1. 這兩位棋手的實力真可說是勢均力敵,難分軒輊。
  2. 我方球員展開猛攻,想要打破這種勢均力敵的戰況。
  3. 由於兩位選手的實力勢均力敵,所以比賽至今仍未分出勝負。
  4. 擂臺上,這兩個勢均力敵的拳王使出渾身解數,要將對手擊倒。
  5. 這場球賽,兩支隊伍勢均力敵,打到第九局,仍難以分出勝負。
  6. 面對如此超級強隊,我方一直到結束前幾分鐘都還保持勢均力敵的局面,表現確實不俗。

辨  識

近義

工力悉敵、不分軒輊、平分秋色、棋逢敵手、旗鼓相當、銖兩悉稱

反義

天淵之別、天壤之別
「旗鼓相當」及「勢均力敵」都有不分上下的意思。
「旗鼓相當」一般只用來形容雙方的實力;「勢均力敵」可用來形容雙方實力,也可用來形容形勢與戰況。
旗鼓相當勢均力敵辨似例句
這場拔河比賽,因為兩隊,連比三場,難分高下。
這兩位棋手的實力真可說是,難分軒輊。

參考詞語

  • 力均勢敵

    注  音

    ㄌㄧˋ ㄐㄩㄣ ˋ ㄉㄧˊ

    漢語拼音

    lì jūn shì dí

    釋  義

    即「勢均力敵」。見「勢均力敵」條。
    1. 《太平御覽.卷四三二》:「兩智不能相救,兩貴不能相臨,兩辯不能相屈,力均勢敵故也。」
    2. 《周書.卷四五》:「唯德可以庇民,非恃彊也。夫力均勢敵,則進德者勝。」
  • 力敵勢均

    注  音

    ㄌㄧˋ ㄉㄧˊ ˋ ㄐㄩㄣ

    漢語拼音

    lì dí shì jūn

    釋  義

    即「勢均力敵」。見「勢均力敵」條。
    1. 《宋書.卷四二》:「力敵勢均,終相吞咀。」
    2. 《周書.卷六》:「史臣曰:『自東西否隔,二國爭彊,戎馬生郊,干戈日用,兵連禍結,力敵勢均,疆埸之事,一彼一此。』」
  • 勢鈞力敵

    注  音

    ˋ ㄐㄩㄣ ㄌㄧˋ ㄉㄧˊ

    漢語拼音

    shì jūn lì dí

    釋  義

    即「勢均力敵」。見「勢均力敵」條。
    1. 《宋史.卷三三九》:「呂惠卿始諂事王安石,倡行虐政以害天下。及勢鈞力敵,則傾陷安石,甚於仇讎,世尤惡之。」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