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同志合(志同道合)
參考詞語
‧志同道合音讀與釋義
注 音
漢語拼音
dào tóng zhì hé釋 義
義參「志同道合」。見「志同道合」條。典 源
此處所列為「志同道合」之典源。#漢.王充《論衡.逢遇》1>
夫賢聖道同,志合趨齊,虞舜2>、太公3>行耦4>,許由5>、伯夷6>操違7>者,生非其世,出非其時也。道雖同,同中有異,志雖合,合中有離。何則?道有精麤8>,志有清濁也。
〔註解〕
- 典故或見於三國魏.曹植〈陳審舉表〉。
- 虞舜:上古帝王舜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 太公:即太公望呂尚。字子牙,東海人。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周初賢臣,年老隱於釣,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相談甚歡,曰
- 行耦:作為相同。耦,音ㄡˇ,通「偶」。
- 許由:字武仲,生卒年不詳。上古之高士,陽城槐里人。據傳帝堯以天下讓之,不受,隱于箕山;堯又欲官之,由謂其言汙耳,乃洗耳於潁水之濱。死後,葬於箕山頂,堯號為「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
- 伯夷:名元,字公信。殷末孤竹君之子。相傳其父遺命要立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叔齊讓位給兄長伯夷,伯夷不受,叔齊也不願登位,先後都逃到周國。周武王伐紂,二人叩馬諫阻。及殷亡,恥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遂餓死。
- 操違:操守、德行不同。
- 精麤:精細或粗糙。麤,音ㄘㄨ,通「粗」。
〔典源參考〕
三國魏.曹植〈陳審舉表〉(據《三國志.卷一九.魏書.任城陳蕭王傳.陳思王植》引)昔伊尹之為媵臣,至賤也,呂尚之處屠釣,至陋也,及其見舉於湯武、周文,誠道合志同,玄謨神通,豈復假近習之薦,因左右之介哉。《書》曰:「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殷周二王是矣。若夫齷齪近步,遵常守故,安足為陛下言哉?
書 證
- 漢.王充《論衡.逢遇》:「夫賢聖道同,志合趨齊,虞舜、太公行耦,許由、伯夷操違者,生非其世,出非其時也。」(源)
- 宋.司馬光〈授校勘謝龐參政啟〉:「嘗託僚寀,獲友高明,道同志合,出處如一。」
參考詞語
- 志同道合
注 音
ㄓˋ ㄊㄨㄥˊ ㄉㄠˋ ㄏㄜˊ 漢語拼音
zhì tóng dào h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