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 | 電子書

目無全牛

參考詞語

‧無全牛 ‧目牛無全

音讀與釋義

注  音

ㄇㄨˋ ˊ ㄑㄩㄢˊ ㄋㄧㄡˊ

漢語拼音

mù wú quán niú

釋  義

眼中沒有整頭牛的形體,比喻道的修養不受外形限制的境界。典出《莊子.養生主》。後用「目無全牛」比喻技藝純熟高超。
△「庖丁解牛」、「善刀而藏」、「遊刃有餘」、「躊躇滿志」

典故說明

先秦哲學家莊子喜歡用寓言來啟發人們的智慧,他在〈養生主〉這篇文章中,就用了一則「庖丁解牛」的寓言,來讓人們了解理想的人生觀到底是什麼。這則寓言的內容大意是說:庖丁為文惠君分卸一頭牛的肢體,不僅動作像最美妙的舞蹈,所發出的聲音更像是最好聽的音樂。文惠君不由讚嘆地問:「你是怎麼辦得到的?」庖丁說他所喜歡的是「道」,已經比技巧更進了一步。剛開始解牛的時候,眼睛所看的無非就是頭牛,根本無從下手。三年之後,才有所領略,眼睛已能看到牛的筋骨結構。到了現在,已可以不藉用目視,純粹運用精神感覺來動刀了。循著牛體天然的組織結構,削劈筋骨間的空隙,然後把刀子引向骨節的孔穴,牛就分卸完成了。在這個過程中,連牛體脈絡相連以及筋骨結合的地方都未曾觸及,更不用說會去傷到大骨頭了。一般好一點的廚子,每年要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切割的方式來解牛;普通一點的廚子,每月要換一把刀,因為他用硬砍的方式來解牛。以硬踫硬,刀刃當然容易受損。我這把刀已經使用了十九年,分卸過幾千頭牛,卻仍然像剛磨利的刀,一點損傷都沒有。那是因為我拿的是一把沒有厚度的刀,進入牛的複雜組織,在經絡血脈的空隙中,到處遊走,可以揮灑自如,還覺得很寬綽而有餘地。所以十九年來,都不必換刀。雖然如此,每次遇到筋骨支錯聚結、難於處理的地方,我仍然會集中注意力,小心謹慎地用刀,等挑開關鍵處,牛的骨肉一下子都分開了,就像土塊堆積在地面上一樣,「ㄏㄨㄚˋ」的一聲,牛就解好了。這時候,我拿著刀站在分卸完畢的牛肉面前,東看看西看看,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滿足感。然後才會把刀擦拭乾淨,收藏起來。在這則寓言中,莊子用牛的組織來比喻複雜的人際關係,要想在糾結難分的人情世故中不受傷害,得擁有一把用智慧錘鍊出來的「無厚之刃」。文章中,莊子用「未嘗見全牛」來形容庖丁解牛不受形體限制的境界,後來就從這裡演變成「目無全牛」這個成語,比喻技藝純熟高超。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比喻技藝純熟高超。褒義。

使用類別

用在「技藝精湛」的表述上。

例句

  1. 朱銘大師的太極系列,是目無全牛、大刀闊斧的鉅作。
  2. 只要肯下功夫,你的技藝日後必能達到庖丁目無全牛的境界。
  3. 大師執筆揮毫,似竹非竹,似馬非馬,已臻目無全牛的境界。
  4. 我摸索捏陶技藝多年,直到最近才領悟目無全牛的境界,可以隨心所欲,不再受形象拘束了。

辨  識

近義

庖丁解牛、得心應手、運斤成風、爐火純青

反義

黔驢之技

參考詞語

  • 無全牛

    注  音

    ˊ ㄑㄩㄢˊ ㄋㄧㄡˊ

    漢語拼音

    wú quán niú

    釋  義

    猶「目無全牛」。見「目無全牛」條。
    1. 唐.劉長卿〈送裴四判官赴河西軍試〉:「吏道豈易愜,如君誰與儔;逢時將騁驥,臨事無全牛。」
    2. 宋.黃公度《知稼翁集.卷上》:「高才所蒞無全牛,民自不冤吏早休。」
  • 目牛無全

    注  音

    ㄇㄨˋ ㄋㄧㄡˊ ˊ ㄑㄩㄢˊ

    漢語拼音

    mù niú wú quán

    釋  義

    猶「目無全牛」。見「目無全牛」條。
    1. 晉.孫綽〈遊天臺山賦〉:「投刃皆虛,目牛無全。」
    2. 明.宋濂〈演連珠〉:「蓋聞民既大安,則樂世如砥;策能戡亂,則目牛無全。」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