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 | 電子書

心煩意亂

參考詞語

‧心煩意悶 ‧心煩意躁 ‧心煩慮亂 ‧心狂意亂

音讀與釋義

注  音

ㄒㄧㄣ ㄈㄢˊ ˋ ㄌㄨㄢˋ

漢語拼音

xīn fán yì luàn

釋  義

「心煩意亂」之「意」,典源作「慮」。「心煩意亂」指心情煩躁,思緒凌亂。語本戰國楚.屈原〈卜居〉。
△「意擾心愁」

典  源

戰國楚.屈原〈卜居〉(據《楚辭》卷六引)
屈原1>既放2>三年,不得復見。竭知3>盡忠,而蔽鄣4>於讒。心煩慮亂,不知所從。往見太卜鄭詹尹,曰:「余有所疑,願因先生決之。」……

〔註解〕

  1. 屈原:西元前343∼?,名平,字原;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人。曾做左徒、三閭大夫,懷王時,遭靳尚等人讒言毀謗,被放逐於漢北,於是作〈離騷〉表明忠貞之心;頃襄王時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譖言而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重要著作有〈離騷〉、〈九章〉、〈天問〉等賦,對後代文學影響極大。
  2. 放:驅逐、流放。
  3. 竭知:用盡智慧。知,通「智」,音ㄓˋ,智慧。
  4. 蔽鄣:阻礙,阻隔。鄣,同「障」。

典故說明

「心煩意亂」原作「心煩慮亂」。戰國時楚國人屈原秉性堅貞,他為國家竭盡了忠心智慧,卻屢遭奸臣讒言毀謗,而被放逐在外三年都沒能再見到君王一面。在「心煩慮亂」,不知如何在這汙濁世界自處的情況之下,他只好去見太卜鄭詹尹,希望能藉占卜解除自己的疑惑,結果卻徒勞無功。後來「心煩意亂」這個成語就從「心煩慮亂」演變而出,用來指心情煩躁,思緒凌亂。

書  證

  1.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七.李群玉》:「屈原仕遭譖毀,不知所訴,心煩意亂,賦為〈離騷〉,騷,愁也。」
  2. 《三國演義》第三一回:「袁紹回冀州,心煩意亂,不理政事。」
  3. 《孽海花》第七回:「倒聽得後梢男女笑語聲,小孩啼哭聲,抹骨牌聲,夾著外面風聲,水聲;嘈嘈雜雜,鬧得心煩意亂,不知怎樣纔好。」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心情煩躁,思緒凌亂。

使用類別

用在「煩躁慌亂」的表述上。

例句

  1. 外頭吵雜的聲音,讓他心煩意亂,根本念不下書。
  2. 一直沒接到男友的電話,讓她心煩意亂,無法專注於工作。
  3. 夜裡來來往往的車聲,吵得人心煩意亂,什麼事都做不成。
  4. 自從失業後,他就整天愁眉不展,心煩意亂,不知如何是好。
  5. 看到辦公桌上堆滿待決的公文,她不禁感到心煩意亂,直想調頭走人。
  6. 大考日漸逼近,我卻依然為女友心煩意亂,無心於書本,真不知道如何是好。
  7. 她真是個女強人,不管事情再多再雜,她總是從容應付,沒見過她露出心煩意亂的樣子。

辨  識

近義

心亂如麻

參考詞語

  • 心煩意悶

    注  音

    ㄒㄧㄣ ㄈㄢˊ ˋ ㄇㄣ

    漢語拼音

    xīn fán yì mēn

    釋  義

    心情煩躁,思緒沉悶。見「心煩意亂」條。
    1. 《近十年之怪現狀.第一回》:「紫旒只管招呼朋友,卻不見有聲,有聲卻看得他十分清楚,不過心煩意悶,懶得招呼罷了。」
  • 心煩意躁

    注  音

    ㄒㄧㄣ ㄈㄢˊ ˋ ㄗㄠˋ

    漢語拼音

    xīn fán yì zào

    釋  義

    猶「心煩意亂」。見「心煩意亂」條。
    1. 《飛龍全傳.第三四回》:「時當暑熱天氣,匡胤心煩意躁,坐立不住。」
  • 心煩慮亂

    注  音

    ㄒㄧㄣ ㄈㄢˊ ㄌㄩˋ ㄌㄨㄢˋ

    漢語拼音

    xīn fán lǜ luàn

    釋  義

    猶「心煩意亂」。見「心煩意亂」條。
    1. 戰國楚.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知盡忠,而蔽鄣於讒。心煩慮亂,不知所從。」
    2. 漢.蔡邕〈讓高陽侯印緩符策〉:「臣是以宵寢晨興,叩膺增歎,心煩慮亂,喘呼息吸。」
  • 心狂意亂

    注  音

    ㄒㄧㄣ ㄎㄨㄤˊ ˋ ㄌㄨㄢˋ

    漢語拼音

    xīn kuáng yì luàn

    釋  義

    即「心煩意亂」。見「心煩意亂」條。
    1. 金.馬鈺〈滿庭芳.心狂意亂〉:「心狂意亂,歌迷酒惑,損傷三魂七魄。」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