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手稱慶
參考詞語
‧額手稱頌音讀與釋義
注 音
漢語拼音
é shǒu chēng qìng釋 義
舉手齊額,表示慶賀、高興。※語或出《東周列國志》第三七回。△「以手加額」
典 源
※《東周列國志》第三七回〔註解〕
- 文公:晉文公,姓姬,名重耳,春秋晉國之君。獻公次子,太子申生之弟。獻公嬖驪姬,殺申生,重耳奔狄;獻公既卒,數傳至懷公圉,秦穆公怨圉,乃求得重耳,發兵納為晉侯。公任用狐偃、趙衰諸賢,納周襄王,救宋破楚,繼齊桓公為諸侯盟主,成為五霸之一。諡文。
- 朝賀:向君王朝拜祝賀。
典故說明
「額手」指舉手齊額,原本是用以敬禮。唐.裴庭裕《東觀奏記.卷上》:「墀就敏中廳問其事,皞益不撓。墀以手加額於皞,賞其孤直。」指周墀賞識王皞的剛直,舉手至額,向王皞表示崇敬之意。《宋史.卷三三六.司馬光列傳》:「帝崩,赴闕臨,衛士望見,皆以手加額曰:『此司馬相公也。』」也是指司馬光受人敬重。皇帝駕崩後進宮弔唁,衛兵見到他都舉手至額,以表敬意。後來演變為感激之意,如《水滸傳》第四二回:「宋江以手加額稱謝道:『慚愧!原來是九天玄女娘娘傳受與我三卷《天書》,又救了我的性命!』」宋江舉手至額,表示對九天玄女的感謝,也有用來表示慶賀之意。《東周列國志》第三七回:「文公至絳,國人無不額手稱慶。百官朝賀,自不必說。」描述晉文公逃到秦國避難,等亂事平定後回到晉國,老百姓無不舉手,高至額頭,以示慶賀。「額手稱慶」這句成語固指舉手齊額,表示慶賀、高興,但後來只要高興至極而慶賀,不一定舉手額頭,一樣可用「額手稱慶」來形容。書 證
- 《東周列國志》第三七回:「文公至絳,國人無不額手稱慶。百官朝賀,自不必說。」(源)
- 《野叟曝言》第五七回:「須臾,任公等喜孜孜的陸續出來,訴說所以,沒一個不咋舌驚歎,如醉如夢,額手稱慶,欣喜欲狂。」
-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卷二.致劉次白撫部鴻翱書》:「繼聞此事已奉中旨再三駮飭,仰見聖明覆載無私,洞鑒於萬里之外,俾濱海臣庶,均各安耕鑿於堯天舜日之中,為之額手稱慶。」
-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初筆.卷三.衡文巨眼》:「每拆卷,當事輒額手稱慶。」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表示慶賀、高興。使用類別
用在「喜悅歡樂」的表述上。例句
- 中華隊贏球的消息傳來,全國上下額手稱慶。
- 為害社會已久的罪犯落網,民眾無不額手稱慶。
- 看到辛苦已久的作品順利完成,大家興奮得額手稱慶。
- 這項不公平的法條廢除,是社會的一大進步,值得額手稱慶。
- 這件事只完成一半,還不到額手稱慶的時候,大家要再繼續努力。
辨 識
近義
以手加額、拍手稱快、彈冠相慶反義
疾首蹙額形音辨誤
手,音ㄕㄡˇ。額手,舉手齊額。不可寫作「首」。參考詞語
- 額手稱頌
注 音
ㄜˊ ㄕㄡˇ ㄔㄥ ㄙㄨㄥˋ 漢語拼音
é shǒu chēng sòng釋 義
舉手齊額,表示讚頌。見「額手稱慶」條。- 《清稗類鈔.宮闈類》:「然至軍國大計所關,及用人之尤重大者,孝貞偶行一事,人皆額手稱頌。」